六成以上恋人毕业后分手
自2005年9月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撤销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后,本科生在校期间能否结婚的争论尘埃落定,“学校不得干涉和禁止本科生结婚”已明文写入新规定。当外部环境对校园爱情给予宽容的时候,大学生对自己的爱情却变得苛刻了起来。有调查显示,恋爱的毕业生中有六成以上的人要经历分手或暂时分离的痛苦。
近日,记者走进河西高校区,就“面临毕业的爱情走向”问题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随机访问。大家给予的回答不再是简单的“继续”或者“终止”。爱情,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也许代表着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许只是一种情感体验,或者是因为寂寞而爱上爱情本身——这也是校园爱情不容易跨过毕业之槛的根本原因。
中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马晓虹老师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谈恋爱时大多都是凭感觉,不会过多地考虑对方的家庭、工作等现实因素。毕业后,随着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程度的深入,他们考虑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实际。当家庭、事业、金钱等现实问题与校园纯真爱情碰撞在一起时,分手也就成了必然。
网友建议开设“恋爱学”
3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两位大四情侣跳楼自杀;4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对情侣先后从学校47号公寓楼13楼窗口坠亡。两起大学情侣自杀事件给这个“分手季”涂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
记者在大学校园论坛看到网友对这些新闻报道的跟帖,除了指责现在的大学生“自私任性个性强”等声音外,也有不少人提出反思。网友“曾经的风”建议说,现在大学生感情太脆弱,大学应该再让大家学习一门课程,就叫“恋爱学”,什么都靠自己体验又没人指导,很有可能就出事了。
对于失恋造成的毕业生心理问题,马晓虹老师分析,毕业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分手,在确定好了两人未来的发展方向后,彼此可以朝着同一目标共同努力。即便真的分手了也是正常的,大学生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必要时向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倾诉内心的苦闷和悲伤,切不可钻牛角尖。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肖水源教授表示,高校除了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教育等长远举措外,还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形成合力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作用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以便采取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