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现场实验“给西瓜打针”
实验西瓜:记者在附近一个水果摊随意选了个西瓜,重约7斤。西瓜表面光滑,无针眼。
实验材料:由于西安市场上没有甜蜜素和胭脂红销售,记者使用加了糖水的蓝墨水来代替,并从药店买来两支50毫升的针管。
实验过程:用注射器将蓝色液体注入西瓜内。
实验说明:受时间、条件限制,我们的西瓜打针实验比较简略,但我们依然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
实验证明““打针西瓜”容易辨别想骗人很难
实验结果一:针头易被西瓜瓤堵住
吸上大半管的稀释蓝墨水后,记者将针头扎入西瓜瓜蒂周围,结果新拆开的一次性针管刚开始还能推进去一些液体,但第二次插入后就再也推不下去了。记者随即将针头拔出,发现针管前端的小孔还能够往外流水,而针头上却残留了许多瓜肉,瓜肉堵塞了针头,这才使得针管内的液体无法推入西瓜内。试想一下,如果瓜商要给每个西瓜都打针,那得换多少个针头啊?不但效率低,成本也高。
实验结果二:液体自针眼处向外流
记者又换了另外一个针头给西瓜打针。发现注射进去的液体很快便顺着针头流了出来,不一会儿垫在西瓜下面的报纸就湿了一大半。
实验结果三:液体难扩散
到底西瓜有没有被染色呢?记者将西瓜静置三个小时,切开后发现,红色瓜瓤上,仅有针管注射的附近一小块瓜肉被蓝墨水染色了,其他地方的瓜肉没有变色,也就是说打针后在颜色上很容易辨别。此外,打针处薄薄一层的白色瓜皮部分也变了颜色。
实验结果四:针孔难隐藏
记者发现,若使用粗点的针头给西瓜注射,针眼十分明显,而细点的针头扎过的针孔也会出现小黑圈,仔细看还是会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