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权益与尊严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13 07:0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昨日下午,十八大第四场记者招待会举行,住建部、发改委、环保部、人社部等四部委负责人,介绍了中国民生领域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医保、保障房、节能减排、农民工等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又一次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在记者招待会上,这些年频频被提及的农民工问题,又一次被抛至桌面。有记者问:“中国政府有没有改革户籍或者说户口制度的计划,使这些农民工能够更好地享有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人社部的相关负责人,在回答中,将这些问题“升华”为“农民工的发展和权益保护”。

  从户籍改革计划,到“农民工的发展和权益保护”,看似突兀,实则必然。毕竟,不管是户籍制度,还是其他制度,核心问题都指向制度背后的权益问题;甚或可以说,所有的民生问题,实质上都是人的权益与尊严问题。因此,强调民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权益与尊严,得到足够尊重并不断伸张的过程。

  民众为何如此敏感油、电、气、粮、菜价格的变化?为何高度关注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问题?从表象上看,因为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的好与坏;而往深里看,在这些问题背后,直接反映着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即他们是否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所以,尽管农民工权益保护、教育、住房等问题,这些年来早已是老生常谈,但必须要说的是,不管重复多少遍,依然价值非凡,因为每一次重复,其实都是人的权益与尊严的又一次重申、又一次呼吁。必须要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虽然普通人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就某些领域而言,依然可谓“民生多艰”。例如,高企的房价,让无数人望断愁肠;日益逼仄的就业渠道,让无数人忧心忡忡;割裂的城乡二元体制,让农民工始终难以真正融入城市……此情此景之中,不断强调民生问题的重要,并给予上下一致的重视,就是题中之意。

  权益与尊严,并非只是一句“空话”。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国家,人的权益与尊严,可谓国之基石。唯有个体的权益与尊严都能得到呵护,才能共同塑造出一个有尊严的社会与国家。所以,虽然民生问题历来都是千头万绪,利益纠葛重重,改革阻力颇大,但是,在民生问题上,却是退无可退,只能勇往直前。

  当然,由于涉及面极为庞大,民生问题的解决,权益与尊严的呵护,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农民工为例,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言,维护权益要有“十有”,即,劳动有合同、干活有报酬、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等等。也就是说,单有宏大精神是无法从根本上保障人的权益与尊严的,若想化解“民生之多艰”,必须在不断呼吁与伸张的同时,在制度层面及现实语境中,让民众应该享有的权益与尊严落地生根。

  权益与尊严,生存与发展,事关每个个体的根本利益,亦是社会治理中紧要之事。殷切希望,每一次对民生问题的提及,都是一次共同提醒,都能够促使整个社会逐步达成共识:我们的权益何在,尊严何为。

编辑:王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