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司机谈西安变化:古城蓝天越来越多 道路越来越宽

来源: 西安晚报  2012-11-13 11:18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十八大召开期间,每天阅读报纸了解新闻成了市民必要的功课。图为一名市民在报刊亭购买《西安晚报》。记者侯智摄

  陕AT4171出租车驾驶员李永革才43岁,可跑出租已经近20年了,是不折不扣的“老”的哥。近20年来,李永革每天驾驶出租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在飞驰的车轮上,透过车窗见证着这座古城一天天的变化。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骨架不断拉大,群众腰包越来越鼓。“相信十八大以后,西安的明天会更好。”

  西安越来越美

  “古城蓝天越来越多”

  “这些年西安蓝天越来越多。”李永革觉得变化之一就是城市空气质量变好了。2002年前后,西安的天空总是雾蒙蒙的,像罩了个大灰罩子。“跑一天车下来,鼻子里都是黑的。”现在可不一样了,天蓝如洗,城似新画。李永革认为空气质量变好,和市委市政府取缔燃煤锅炉和治理污染企业有很大关系。

  街头绿地广场越来越多,水域面积不断扩大,如今已是绿满西安、花映古城。“十几年前,西安最大水域我觉得是兴庆湖。”而如今,浐灞、汉城湖等大水域为西安增添了不少灵动,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成为西安一张张新名片。

  李永革也见证了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变迁。从90年代流行的“屎巴牛”到奥拓、夏利,再到捷达、富康,以及现在的比亚迪,西安出租车的样式和舒适度越来越高,同时99%的出租车也由燃油变成了能烧气的双燃料车,越来越节能环保。

  “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需要咱大伙一起来努力。”在李永革的心里,一个美丽的西安画卷正在逐步展现。

  道路越来越宽

  “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

  90年代末,打车还是种奢侈消费,平常老百姓还舍不得打车,多半都是做生意、出公差等人。如今。作为一种“招手即停”的交通工具,出租车早已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

  “以前,拉座儿到北郊方新村、凤城一路,我们都不愿拉,那都算是到郊区了。去红旗厂都算是长途。”李永革驾驶着出租车,每天穿梭在古城大街小巷,见证着古城的变迁。西安哪条路修好了,他们都是最先走的。近年来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城市道路不断拓宽,市民出行越来越方便。如今凤城十二路都有了,“现在多远都敢去,不用担心空返,到哪儿都能拉上座儿。”

  城市交通网越织越密,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90年代末拉个乘客从朱雀门去浐灞,过了太华路就是乡间小路,很不好走,单趟就需要一个半小时,回来时还得空返。“现在,道路越来越宽,去浐灞来回也就40分钟。”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