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诞生,选举产生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于当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亮相,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以和缓坚定的语调,面对中外记者发表了讲话,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解读。此次是习近平接任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因此也被视为他的“就职演说”,背后透露着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执政思路。他的讲话为时不长,其间频频提及“人民”,形容“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并先后两次表示,中国共产党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他还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
以“人民”起家,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和依靠。权力来自人民、扎根社会大众、积极回应民众需求,历经90多年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政权、制度和政策活力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作为一个从艰苦奋斗起家、有着敏锐危机意识的执政党,在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承前启后的历史关键时刻,它依然承载着民众的厚望,历史的重任此刻就在肩上。
今天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日益尖锐,社会矛盾的解决和改革大业的推进日显迫切。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幸福感的提升,依然是最关心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所提到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所以不论是从现实需要出发,还是习近平讲话中所透露的信息,我们能看到,追求人民幸福,必将是执政党在新一届中央领导下的执政理念。因为人民的幸福,是检验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是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价值尺度和根本途径;人民的幸福,事关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事关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着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和执政党实施善政的大局。民生幸福实现得愈好,改革事业发展得愈顺利,执政党承诺给人民的小康社会也就越能尽早实现。
因此,在未来十年当中,社会有理由期待,执政党在执政治国与调控社会资源的过程中,能够克服自身和社会存在的问题,以改革的姿态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将已进入深水区的改革义无反顾地推进下去。因为这是追求人民幸福的必须,也是执政善政的必须。
在具体的执政过程中,无论是还权于民、还是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无论是执政党履行应尽义务和责任还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平等,对于一个从人民中来、又回到人民中去的执政党,必须让执政党与人民群众有着互相交融的关系,让政府与社会在公共生活中有着良好的合作管理关系。
但执政党也如同普通人一样,在事业有成之际,会产生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积弊。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正视危机的存在。于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习近平在强调党的责任时,也谈及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特别强调了中外交流,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与大势,不固步自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未来十年,不论是执政党自身的发展还是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在深化改革和消除积弊的道路中追求人民的幸福,执政党必定站在人民的立场中追求人民的幸福,执政党必将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共同追求人民的幸福。
编辑:王秋阳
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议在北京召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