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网传"高层9到11层是灰尘带" 实验证明说法不靠谱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11-12 04:13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编辑:手瓜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实验

  2

  相同朝向不同楼层PM10监测没发现明显规律

  测试时间:第一次:11月7日18:20~20:00测PM2.5,用时100分钟;第二次:11月8日9:40~12:40

  测试地点:南二环与西二环交会处环线内角高层商住楼

  建筑情况:楼高32层,1~2层为商铺,层高4.5米;3~32层为住宅,层高3米

  为进一步求证,记者又联系到一栋已经封顶、正在内部装修的商住楼。这栋楼旁紧邻西南二环拐弯处,道路上车流量大,小区附近有绿地,也有工地。

  在工地技术负责人朱轩昂的安排下,实验得以完全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

  这次实验选择的位置均在朝向二环路的同一户型同一条垂直线上的窗户外。该户型的窗外都有一个弧形平台,刚好可安放大气颗粒物浓度监测仪的三脚架。楼高32层,我们每隔约12米高,选择一层进行测量,共选了10个点,进行了两次测试。

  第一次是11月7日18:20~20:00,我们测了PM2.5,用时100分钟。

   11月7日测试数据分析

  从测试数据来看,PM2.5越往上浓度越小,越往下浓度越大的趋势比较明显。而最大和最小,数值相差依然不是很大。

  第二天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该楼盘,朱轩昂安排工作人员刘超协助记者。

  这次我们打开两台仪器,同时监测PM2.5和PM10,测试位置依然选取的是前一天选择的10个测试点,这次测量一共用了3个小时。

   11月8日测试数据分析

  1、从测试数据来看,仍然不能支撑9~11层是灰尘带的传说,反而11层窗外测得的PM10浓度值(116μg/m3)是最小的。

  2、从地面到3层,从23层到楼顶天台,以及中间楼层15层,这三个高度区间的PM10浓度较高,似乎依然无规律可循。

  3、PM2.5的测试结果和前一天晚上相比有明显下降,但楼顶浓度有所升高。除了楼顶以外,PM2.5浓度越往下越浓的基本趋势还比较明显。

  专家讲解

  邓顺熙:城市高楼林立的建筑格局,容易形成“街道峡谷”效应。空气在街道内的流动受到街道两侧高层建筑的影响,细颗粒物由于其质量小随气流而流动,有时会在街道峡谷风的来向一侧的楼顶形成高污染。这种尺度的流体多是随机运动的,很难找着规律。“我不认为高楼灰尘带的说法有什么道理。一般来说,在城市区越接近地面,污染越严重,但这也并非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