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3
静风条件下小高层PM2.5中间楼层稍高
测试时间:11月8日20:30~22:00
测试地点:电子东街一小区1号住宅楼二单元公共走廊窗外
建筑情况:楼高18层,每层层高3米
小高层会不会出现灰尘带的情况呢?11月8日晚记者在电子东街一小区内再次进行检测。
这是一幢18层的住宅楼,记者对不同楼层的PM2.5浓度进行了测试。
数据分析
这次测试,8层和10层窗外PM2.5的浓度要高一些。对于18层的楼来说,8~10层正处于中间高度。这是不是正好印证了灰尘带的说法吗?
专家讲解
邓顺熙:由于空气的随机运动,较短时间的室外PM2.5的监测数值也是随机变量,单靠有限的测试样本不足以得出什么规律。相对于高层建筑,小高层受影响因素可能更多,情况也更为复杂。因此不能据此就得出灰尘带的结论。
另外从监测数值看,测得的浓度数据有明显的随机性。PM2.5由于粒径小,在空气中居留时间较长,故浓度分布比较均匀。PM10粒径相对较大,重力沉降现象比PM2.5明显,局地分布不均特点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常常监测的PM10浓度相差较大,而PM2.5则相差较小的原因。
-实验总结
高楼的灰尘带说法还真不咋靠谱
尽管条件受限,我们无法在同一时刻对多个高度点上的PM2.5和PM10检测。但在现有条件下这么多次的测试结果,并不支撑高楼灰尘带的说法。看来,这的确是一条流言。从以上四组数据来看,PM2.5在空气中的分布,相对PM10更均匀些。在周围无其他较高排放源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越临近地面,PM2.5的浓度越浓。由于高楼林立的建筑格局容易形成“街道峡谷”效应,细颗粒物又随气流而动,这种随机运动很难找着规律。能够确定的就是:越靠近排放源污染越重。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马虎振采写
-知道一下
机动车尾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
除了PM10、PM2.5这些细粒子,空气中别的污染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规律?
邓顺熙教授介绍,空气中的污染物,除了细颗粒物,还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我们所说的扬尘,主要是类似土壤成分的物质,其粒径较大,容易发生沉降。而空气中的PM2.5,由于粒径较小,分布较为均匀,一般来说越接近地面污染越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等,在近地面层其随高度分布规律和PM2.5大致相同。至于机动车尾气,由于排放高度低,在地面附近的浓度最高,因而也对人们的危害更大。需要提醒的是,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是含有致癌的多环芳烃物质的。以前,汽油里是含铅的,目前在我国已全部改为无铅汽油了。
大气污染是没有边界的,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住得再高也难免受害。西安夏天的垂直扩散尺度(混合层)较大,在1000米左右,这有利于污染物向高处扩散。冬天在300~400米,相比之下不利于扩散,常形成大气污染。总之,要控制空气污染,只有下功夫整治污染源,有效减少各类污染源的排放量才收到明显的成效。
本报记者郝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