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的地位很尴尬。在所有的车中,它是最容易躺枪的一类。虽然它有着一副坚硬的身躯,但却长着一颗软柿子的心,无论是谁都喜欢过来捏一捏。专家嫌他污染空气,市民嫌他导致拥堵,这座城市之所以交通糟糕,仿佛就是由于它放了一个屁。
人们也会说公车,但发现仅凭自己的眼力无法分辨出哪辆是公车哪辆是私车,而且知道公车是个铁鸡蛋,从手感上远没捏软柿子舒服。于是乎,私家车无论躺与不躺,都必会中枪。这是时代赋予它的使命,也是一些人唾沫星子没处使儿的消遣。
在一项数据调查中,人们认为私家车数量太多是导致西安交通拥堵的最大元凶。交警看到这个消息一定很开心:终于没有人说是我们疏导不力了;城市的建设规划者也一定更开心:看吧,跟我当时的设计图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计生部门恐怕要捏一把汗了:会不会有人忽然明白拥堵是因为人太多了?但我们已经尽力了……
扯淡么?白天不懂夜的黑,所有错误都让私家车来背。
不管西安的城市化建设有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准,整体的市民意识有没有达到国际化水平,但西安的人口算是达到国际化的及格线。可是与正儿八经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相比,西安还是个小学生。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纽约的国际化是外面人说的,西安的国际化是自己人说的。这样一来,自己人就觉得国际化的交通规划与城市管理水平就应该是西安现在的这副样子,找问题得从这几方面之外找。这倒与中国人整体的心理保持一致:标准是自己的,问题是别人的。
人们太自信了,西安也太骄傲了,觉得以这区区一百多万辆机动车(包括私家车、公车、出租车在内)就能把一座大城市搞的拥堵不堪,那让拥有八百多万辆车的纽约情何以堪?或者说,西安的交通连一百来万辆车都难以消化,又怎么好意思在国际大都市的圈子里混?
殊不知在纽约,虽然汽车数量超过800万辆,但道路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却超过30%,中国大城市只有10%多一点。纽约两条马路之间的距离很少有超过150米的,许多楼房的前后左右都是路,整个交通格局看起来像个大棋盘,可谓四通八达,有效避免了交通拥堵。而且,这些如蜘蛛网一样密集的马路很少有超过6条车道的,大多是4条车道且单行线居多,即使路边车位占据了两条车道,也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此外,纽约市的交通管理秩序也很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譬如,长期的严格管理使得绝大多数驾车人能够文明开车,加塞、闯红灯等现象基本绝迹。
城市的管理者与规划者就喜欢那些把交通拥堵问题怪责到私家车上的人,这样他们的失误甚至无能就能借“民声”得到完美的掩盖。换句话说,交通一出问题就拿私家车开刀,能把这种笑话一本正经的当真理来听,并拟定成政策来强制实施,这可算是中国的大城市们最爱干的事了。
然,长安为什么会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等西安琢磨明白了,就知道和纽约差的什么了。
★【就事论事】是掌上西安原创栏目。周一、三、五,一个观点,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