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2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浐灞桃花潭景区“五一”新姿迎宾

来源: 陕西日报 时间:2014-04-29 11:41:17 编辑:张爽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桃花西湖
 
    “桃花岛”在人们的心中,常是一个神秘而向往的所在。而今,西安也有了自己的“桃花岛”。浐灞生态区提升改造后的桃花潭景区于今年“五一”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游客增添了一个怡情休闲的好去处。 
 
 
  寻踪桃花当以浐河最美

  “浐水桃李熟,杜曲芙蓉老”,寻踪桃花也当以浐河最美。

  作为“八水润西安”的浐河综合治理项目的亮点工程,桃花潭景区位于浐河下游,北至浐灞大道,南抵华清路,东临西安金融商务区,西临米家崖。景区在建设中坚持按照5A景区建设标准,形成了桃源湖、桃源堤、荷塘锦鲤、春屿芳菲、桃溪、鲤鱼门等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打造竹影廊桥、桃花坞、柳溪栈桥、香湖湾四个休闲主题广场。以浐河河道为轴,桃花潭景区亦形成了东西岸两大景观带,和“一轴两带”的格局,并通过众多的景观人行桥及人行栈桥,连接浐河东西两岸,形成了罕见的“景观交通体系”,游客及周边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完美实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统一、生态功能和城市功能并举。

  民生工程让生态亲近大众

  作为2014年西安市的6大民生公园之一,浐灞生态区桃花潭景区不仅是居民和游客怡悦身心,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欧亚经济综合园区、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领事馆区的“中心花园”,其核心价值是将人、水、生态融合在一起,体现人文关怀的生态景观。

  2012年,西安市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这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西安发展的五件大事之一,也是造福全体市民的一项惠民工程。

  作为国家级生态区,浐灞生态区在2011西安世园会之后,以其持久的生态建设积蕴,建成了著名的“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浐河综合治理项目也在2013年3月份拉开帷幕,快速推进。而“五一”开放的浐灞桃花潭景区,以其独特区域、生态、文化存在和水、崖、岛、绿为景观核心架构,营造具有现代感、时尚感的高标准自然山水文化景区,将成为融景观、生态、民生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家住浐灞半岛小区的岳贞是一位年轻母亲,2010年定居浐灞生态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和亲民的行政理念。她说:“桃花潭景区是我看着一步步建成的。小区的环境本身不错,对面还有浐灞城市广场,但像这样矗立在河流中心的亲水公园,一定更加原生态。带着小孩踏廊桥,赏花看景,这种惬意的生活我很期待。”

  生态科技浐河综合治理树典范

  桃花潭景区不仅民生效应突出,在生态效应方面,更成为浐河综合治理项目的亮点和典范工程。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紫云山的浐河是灞河最大的支流,流经长安、雁塔和灞桥,在浐灞生态区内汇入灞河,在浐灞生态区内长度16.4公里,流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是著名的“长安八水”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浓厚。

  早在2009年,浐灞生态区就出台了《浐灞河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提出浐河治理中,整体景观要充分尊重自然,在满足防洪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现状地势和驳岸条件,对河道现有林地、湿地整体保留改造,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诉求。

  面对“八水润西安”的新责任,“以生态为基础、功能为骨架、文化为脉络”,浐灞生态区合理安排浐河功能分区和布局,用当代前沿城市河流滨水景观建设理念,显著提升浐河城市段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和经营功能,浐河已然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第一条城市内河。

  浐河作为最具文化和历史地位的城市内河,对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城市与河流和谐共生的都市河流景观,实现“八水润西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安府志》中写道:“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浐灞生态区结合浐河以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和城市休闲文化,将人工造景、景观雕塑等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水、光、电、声等多元素,不仅营造了明暗有致、动静结合的夜间环境,也突出了地域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

  随着浐河综合治理的全面展开和推进,浐河两岸景观建设、产业空间布局将进一步优化,河流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桃花潭景区提升改造工程的完工,也将进一步打造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河流整治提升范式,提升浐河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地位和示范带动作用,让生态流入城市。如今,浐河两岸垂柳飘扬,徐风拂面,河光美景与西安世博园遥相呼应。随着桃花潭景区的开放,浐河之美也将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