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民政部公布300位抗日英烈其中有5位陕西籍
民政部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300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以及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华商报记者核对发现,300位英烈中有5位是陕西籍,同时陕西有4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入选。
王竣:中条山战役中殉国
王竣(1902~1941):蒲城县东乡尧堡村人。牺牲时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军新编27师少将师长,中条山战役中殉国,追晋陆军中将。
1936年,他跟随杨虎城参加西安事变,承担西安城的城防任务。1940年11月,身为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的王竣奉命率部进入山西中条山抗敌。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拉开序幕,5月9日日军数架飞机扫射轰炸时,时年39岁的王竣以身殉国。1987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追认王竣为革命烈士。
包森:“李向阳”的原型
包森(1911~1942):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蒲城县三合镇义龙赵家村人。牺牲时是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平原游击队》主人公李向阳的原型。
1942年2月27日,包森带领部队驻在河北遵化县西北20里的野户山村时,遭到日军和伪“满洲队”的突然袭击。包森在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时年31岁。
张友清:曾协助彭德怀工作
张友清(1904~1942):原名张学静,字新侬,神木县人。牺牲时是八路军前方总部司令部秘书长。
1942年,张友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协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处理北方局和前总的日常工作。这一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扫荡”太行山区,张友清不幸被俘,关押在太原集中营。在狱中,他化名吴乃人,继续与敌人做斗争。7月7日,因遭酷刑,加上狱中条件恶劣,牺牲在太原集中营里,时年38岁。
崔曙光:突围中壮烈牺牲
崔曙光(1911~1942):原名世荣,幼名天怀,化名“铁匠”,绥德县人。牺牲时是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秘书长。
1941年10月,崔曙光被调派中共山东分局工作。1942年5月,辗转赴任途中,崔曙光和100多名同志在河北武安、涉县一带被日军包围。在他的指挥下,干部、战士与日军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突围中,崔曙光等壮烈牺牲。
石嘉植:牺牲时仅24岁
石嘉植(1918~1942):原名嘉直,富平县人。
1938年2月,石嘉植随军在晋东南反击敌军九路围攻时,带一个班插入敌营摸清敌情,活捉日军多名。1942年冬,石嘉植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景县龙华镇南街和几名难友被日军处决前,他飞起一脚踢掉日军中队长的军刀,并高喊:“同胞们,日本鬼子欠下的血债一定要记住,血债要用血来还。”随即被敌人连砍7刀,壮烈牺牲,时年24岁。
我省入选的4处遗址是: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69号。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王家坪村。
瓦窑堡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子长县。
洛川会议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洛川县。
华商报记者 袁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