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这款短靴的价格变成122元
消费者应学会对“先涨再降”商品Say No
小编按照刘先生提供的淘宝链接找到了上述两家商铺,并通过阿里旺旺聊天软件与其中一家卖单反相机的商铺“北京恒宇汇众商贸中心”的客服人员取得联系。当被问及为何会出现不降价反而涨价的情况时,对方表示“可能是因为设置价格的打折软件到期了”,并承诺如果买家拍下商品,商家将会及时修改价格。
通过检索微博可以发现,11月11日当天,不少网友吐槽网购的不靠谱。网友“沁米雅”说:“购物车里的零食全涨价了…伐开心…淘宝就这么欺负认真过节的人么?”而网友“开蜗牛的小金人儿”则表示,不会为了双十一而淘宝,因为“购物车里的东西几乎全部都涨价了”。
“双十一”已经进入第6年个年头,年年刷新数字记录,去年达到了350亿元交易额,平均每个中国人都在网购上花费20元左右,今年天猫商城更是仅仅用了38分钟就将交易额提升至100亿元。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各式各样的网购陷阱,据媒体报道,一些商家采取“双十一”节前提高价格,然后宣布价格“跳水”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价格“跳水”后也高于商品的正常售价。
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对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等10家电商进行约谈,要求电商必须在网站事先公布促销活动的期限、方式和规则,排查促销者的经营资质、身份信息,全面梳理近期网络商品价格,防范经营者采取“先涨价后打折”方法虚构优惠促销,欺骗消费者。
业内专家表示,商家通过“先涨价后打折”的方式牟利,原则上来说并不违法,但有悖于经营者的诚信经营。消费者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最应该做的就是对该商品说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