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相印 华商报记者 张杰 摄
这5件“封泥”为何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去年12月初,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100件秦封泥进行了定级,其中“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盐”等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左丞相印”、“阳陵禁丞”“骊山飤官”“内史之印”“蜀左织官”等15件为二级文物:“少府榦丞”“芷阳丞印”等57件为三级文物。其他23件为一般文物。
为何这5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专家介绍,“右丞相印”是秦朝的国家总理所用,秦代著名的吕不韦就曾担任过此职。“廷尉之印”则是最高法院院长,“少府”则是皇宫事务管理部部长,“四川太守”这里的四川并非今天的四川省,而是泗水,秦泗水郡,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北市,太守则是郡一级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省长。少府则是掌管山海之税,以供宫廷之用,为皇帝的私府,兼管皇帝衣食器用、医药、娱乐、丧葬事宜。“西盐”则是管理盐税的官署,不少是孤品,价值极高。
为何“右丞相印”被定为一级,而“左丞相印”则成了二级文物(秦朝著名的李斯就担任过左丞相)?据省文物鉴定专家马骥说,文物的定级主要是看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史价值,还有其完好程度、存世量等方面。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人尹夏清说,文物的定级主要分为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评判标准简单来说就是真(是真的文物)善(品相好)美(艺术价值高)、少而精(存世少),“右丞相”的级别要高于“左丞相”,而且其保存完好程度也优于左丞相,且存世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