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煤老板的十年造富神话破灭记
曾经有煤老板提整袋现钞争抢北京天价房;当前32家上市煤企净利润负增长。
以煤炭为主角的造富大戏,在上演了十年的精彩剧情,造就了数千个富豪后,正逐渐走向落寞。
“往年这个时候,我正坐在家里兴奋地数钱,算算又赚了多少利润。而现在,尽管我也在家算账,算的却是到底又亏了多少。”
2月10日,山西省吕梁市一位做了十二年煤炭生意的老板李志(化名),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李志的遭遇只是他所生活的城市吕梁的一个缩影。2014年,这座靠煤而生而盛的城市GDP增速预计为-2%,山西省倒数第一,而2013年,吕梁GDP增速还高达9.5%,独占山西11个地级市鳌头。从顺数第一到倒数第一,最主要的原因或是受困于煤炭行业低迷和煤炭价格下跌。
因煤而兴因煤而败绝不是只有吕梁一地。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至2014年三季度,全国40家涉及煤炭开采的A股上市公司中,32家净利润增长率为负。其中,黑化股份负增长率更是高达-20142.71%,即便是煤炭龙头中国神华,增速也为-11.97%。
江河日下的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似乎成了唯一出路。但究竟该如何转型,怎样面对转型带来的阵痛,又是煤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持续亏损
开采12年煤矿面临关闭
当吕梁迎来了2015年的第一场雪的时候,李志感受到的不是“丰年”,而是百倍严寒。
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男子,在过去十年的煤炭黄金期,依赖被称为地下“黑金”的煤炭资源,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而,刚刚过去的2014年,他是在煎熬中度过的。
2月10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李志的言辞之间充满悲观,不时叹息生意难做日子难熬。
“谁也没想到,突然之间,我的煤没人要了!”李志说,以往是各路客户争抢着要买煤,虽然煤价不断上涨,依然供不应求。如今,煤炭市场长期低迷,一再降价处理,来买的人也不多,即使有人买,也很挑剔。去年下半年,李志一度想关闭自己开了12年的煤矿走人。
煤炭行业的悲观情绪绝不仅仅只发生在李志这样的私人小型煤矿中,即便是涉及煤炭开采的40家A股上市公司,也难见乐观论调。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A股40家涉及煤炭开采的上市公司2014年度三季报发现,3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出现了负值,占比高达八成。这32家上市煤企,净利润下滑最快的莫过于黑化股份。在已经披露的2014年三季报中显示,其净利润下滑了201倍,亏损2.69亿元,而全年预计亏损高达3.05亿元。而该公司在2013年度,净利润还为1056万元。
作为上市煤企龙头企业的中国神华,利润下滑也未能幸免。在已经披露的三季报中,虽然净利润达到了369.65亿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了11.97%。全年预计同比下降19.8%,降幅近两成。
与上市煤企一衣带水的,是全国各地依靠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各个城市。这些城市包括上文中李志所在的吕梁,也包括山西的大多数城市和其他一些省份。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吕梁市2014年GDP增速预计为-2%,自1999年以来首次增速为负。而在2013年,吕梁GDP还以高达9.5%的增速高居山西省11个地级市榜首。“过山车”式的经济增速背后,是去年煤炭市场的整体低迷。煤炭卖不出去使得这座靠煤而生而盛的城市,发生了令人未曾料想到的财政困难。去年,吕梁财政赤字高达20.3亿元。或是受吕梁等煤炭大市拖累,去年,山西GDP增速仅为4.9%,位居全国各省(市)末位。
与吕梁类似,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滕州等多个靠煤生存的城市,在整个煤炭市场不景气的当下,经济增速都不可避免地放缓甚至是停滞。
买房买车不眨眼
◎一煤独大
“尽管煤炭黄金十年是从2001年开始的,但真正在2003年后,才出现了更多的做煤炭生意的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李志说。
在回忆起自己的那些“峥嵘往事”时,李志笑出了声。他说,当整个吕梁都开始为煤炭而疯狂的时候,自己也被整个浪潮卷了进去。
“那时候,我靠着刚开始做生意攒下的一些积蓄,开始承包一个小煤矿。也许真的是跟上了好时代,从2003年我刚入行开始,煤炭的价格就开始疯涨。那时候真觉得自己挖的不是煤,而是钱。”李志回忆。
李志还说,不仅是自己,在当时拥有煤炭的地方,就都是与他一样靠着煤炭积累起巨额财富的人,“那时候遍地都是豪车,而且谁家都有好几辆”。
陕西省榆林市是另一个“吕梁”。同样依靠煤,榆林在短时间内经历了经济爆发式的增长。一位榆林当地市民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煤炭价格最高的那几年,也是榆林最疯狂的时候。
“在相同的时间段里,榆林好像一夜之间变了个样子,仿佛所有人都开上了豪车,住上了楼房。在房价飞速上涨的那几年,榆林的人们却从不看房价,只要想买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了。”上述市民称。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几年前,在北京多个知名楼盘销售高峰期,都有煤老板的身影。在北京鸟巢附近的一处楼盘,曾有煤老板深夜提着整袋现钞争抢,而那时,该楼盘销售价高达7万元/平米,创下北京楼盘销售的天价。
伴随煤炭价格一路上涨,除了李志这样的私人煤矿主迅速暴富,不少上市煤企快速扩张,资产急剧膨胀。还有一些煤企则乘煤炭经济之风,迅速完成了上市战略。
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公司,中国神华就是在煤炭黄金期完成上市的,依赖煤炭,公司保持了11年的利润高增长神话。2004年11月,中国神华上市融资。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神华净利润为78.87亿元,而2011年,其净利润高达449.91亿元,7年增长近6倍,几乎每年的净利润都保持着翻倍增长速度。
与中国神华类似,大同煤业也是在煤炭兴起之时完成上市的。一直以来,以拥有中国最大的煤矿而存在的大同煤矿,在煤炭经济开始抬头的2001年,联合中煤能源集团、秦皇岛港务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成立了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实现上市,且保持着高速增长。2003年,大同煤业实现净利润2.26亿元,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高达170.74%。
编辑: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