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泡沫破裂行情大跌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量獒园倒闭是铁一般的事实。在某藏獒专业网站上,记者发现在该网站吉林省登记的獒园数量一共有37家,记者试着致电这些獒园,最后发现,有超过30家獒园的负责人表示,獒园已经关闭了。仍在经营的獒园中,还有两家已经搬到了外地。
本地的獒园的窘境可见一斑,那远在青海的藏獒原产地情况又如何呢?青海省藏獒协会秘书长周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12年前后,青海地区有獒园3000多家,而如今剩下的獒园还不到1000家。藏獒交易量也从最高时的2亿至3亿元,一下子降到现在不到5000万元。
西藏自治区藏獒协会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西藏养殖藏獒的商户数量高达95家,而现在只有66家。最鼎盛时期每年能卖出近万只藏獒,但过去两年每年卖出3000只左右。
在青藏高原以外的地区,藏獒市场也遭遇寒冬。河南省中原藏獒研究中心主任王占奎说,内地省份的藏獒养殖场90%以上都在亏本,数量减少了2/3。
饲养成本
管理费
狗舍是前期投入姑且不算,管理员费用2500元/月/人
饲养费
以前每条狗每天54元左右,一年近2万元
现在每条狗每天3元左右,一年1000元左右
市场现状
内地藏獒养殖场90%以上都在亏本
西藏藏獒养殖商户数量减少1/3
青海省每年藏獒交易总额由2亿多元降至5000万元左右
吉林省獒园登记数量37家獒园,关闭数量超过30家
四大因素
促藏獒经济泡沫破碎
因素 1 供求关系导致有价无市
随着藏獒数量的增加,价格明显下降,也使得“一狗难求”的场面不再出现
因素 2 “控犬”政策使藏獒经济下滑
藏獒经济开始下滑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市场遇冷与城市管理者对大型犬、烈性犬更加严格的管理有关
因素 3 袭人事件饱受诟病
国内多地发生的藏獒袭人事件,也让它们饱受诟病
因素 4 资本撤出 市场运转难
资本市场对于藏獒的投入也在近几年缩水严重,使得很多的运转难以再现当初的火热场面
探因
市场毁了藏獒
曾经身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藏獒如今已走下“神坛”。谈到原因,周艺无奈地说,“是市场毁了藏獒。”以前,大家都认为只有青海玉树地区和西藏的藏獒才是好藏獒,而且青海的“狮头藏獒”比西藏的“虎头藏獒”更受消费者青睐,全国各地的獒园都来青海找种獒,来青海配种。但随着消费者对藏獒体态审美的变化,青海和西藏地区的藏獒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内地经过有选择的淘汰和繁育,藏獒在体态、骨量、毛量和头部的版型方面越来越夸张,这种变化虽然赢得了多数藏獒爱好者的喜欢,但周艺指出,内地藏獒在不断淘汰繁育的同时,血统的纯净度也受到了侵蚀。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藏獒杂交化越来越严重,部分獒园为了能繁育出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藏獒,将原生藏獒和国外如高加索犬之类的大型犬只进行杂交,导致藏獒的本性和外形逐渐退化,这对原始藏獒的冲击是致命的,同时也是青海和西藏地区多数獒园无法接受的做法。于是大量的青海、西藏獒园在这种背景下被市场淘汰。
中国藏獒协会前副会长秦林智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市面上常见的藏獒已经不是最初时从青海、西藏引进过来的原生藏獒,各大展会上被追捧的多是‘版型獒’,这些‘版型獒’是獒园根据消费者对藏獒体态的喜好培育出来的。”秦林智介绍,2010年,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发布实施了“藏獒”标准,新标准中对藏獒的头部、体躯、被毛、步态等都制定了详细评定标准,并划分出了不同等级。现在看,该标准制定得并不完善,一些标准制定得有些偏低。”
相关热词搜索:藏獒市场泡沫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