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国内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开业 每个疗程均价27.8万

国内 人民网 2015-05-07 15:34:44
[摘要]今天,拥有国际公认最先进放疗技术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开业,这是国内首家、也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拥有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设备的医疗机构。

  [澄清3误区]

  误区1

  是治癌神器?

  真相:仅是局部治疗手段

  “医生,我的病情很严重,到处治疗都没有效果,你一定要帮帮我。”日前,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得知质子重离子技术后,专程带上厚厚一叠病历材料来到质子重离子医院。

  门诊专家检查后发现,他的癌细胞已经全身严重转移,只能遗憾地说,这种情况下,其实并不适合采用质子重离子治疗。但是,这名患者并不甘心,依然执着地坚持:“你在我每个转移的癌细胞上都照射一下,肯定能治好的。”

  类似的一幕,在质子重离子医院门诊室经常出现。“很多患者会在电话里咨询,得到不能治疗的信息后也不愿意放弃,他们会专门到医院再找医生,有人甚至不远千里从四川等地赶来。”门诊部的苗医生说,在他遇到的病人中,大部分患者来咨询时癌细胞已出现多发转移,有些患者只有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非常可惜的是很多已经不符合治疗指征了。他们一走,对家庭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我很痛心,但也很无奈”。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临床技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蒋国梁也说,肿瘤治疗是世界性难题,主要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内科治疗三大手段。尽管质子重离子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放疗技术,“但它仅是一个局部肿瘤的治疗手段,很多中晚期的肿瘤还要联合化疗、外科系统治疗”。

  蒋国梁强调,质子重离子只是一个治癌利器,但肯定不是神器,对它绝不能神化,以为对所有情况的肿瘤都有效果,否则就会给患者造成误导。

  误区2

  可不做外科手术?

  真相:治癌应多线作战

  “有些老人,心脏内就装了5个支架,这种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风险确实很大。”蒋国梁说,根据临床试验和国际经验,重离子质子对很多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肿瘤患者,还有心肺等功能不够好的患者,提供了一个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选择机会。另外,外科手术会带来一定的创伤,一些不适合做手术,或者拒绝做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质子重离子技术放疗。

  那么,是不是有了质子重离子技术,就意味着今后肿瘤患者都可以不用做外科手术了?对此,蒋国梁强调,很多肿瘤有几种治疗方法、或者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仔细分析并告知病人每种方式的疗效与副作用。

  作为影像诊断医生,门诊部的苗医生也告诉记者,肿瘤治疗是多线作战,不管是手术还是放疗、化疗,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而质子重离子技术在其中,就是增加一种新的有力武器。”苗医生认为,综合各种医疗检验手段、比如CT、磁共振、超声、血液检查、胃肠镜等技术,通过优化组合,早期发现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通过早期检查、及时发现肿瘤,运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或其他肿瘤治疗技术、可以最小的代价、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美国多个大规模专业研究均表明,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的低剂量肺部CT检查明显优于普通胸片,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并提高患者生存率。

  误区3

  所有肿瘤都能治?

  真相:目前较成熟的仅7种

  2014年6月至9月,质子重离子医院对3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这些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疗效都不错,之后,更多肿瘤患者找到医院,希望得到救治。然而,从新加坡应邀来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工作的放疗专家、常务副院长陆嘉德教授表示:“质子重离子技术不是所有的肿瘤种类都能治疗。”

  陆嘉德说,2014年临床试验治疗的7种恶性肿瘤分为,头颈部(颅底脊索瘤、鼻腔腺样囊性癌、颅底软骨肉瘤)、胸部(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腹盆腔部(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软组织肉瘤、前列腺癌),这几种治疗技术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医院正式开业后,治疗种类可能还会谨慎增加到14个到15个。“但是,一定是国外已经治疗过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病种,尤其是与这7种肿瘤比较类似的、或者接近的病种,才会纳入治疗范围,如和颅底脊索肿瘤比较接近的颅底软骨肿瘤。”

  陆嘉德介绍,有些罕见的肿瘤,国外也没有研发过或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得比较少,我院会比较谨慎地开展治疗;另外还有一些肿瘤发病率很高,但也没有用质子重离子治疗过,仍需要研发,“但很难说清时间表。首先看治疗的安全性,有限性。总之,推进的过程是先从我们有经验的,再进入‘无人区’”。

  蒋国梁强调,根据德国、日本、美国的经验,对胃肠道肿瘤,如肠癌、胃癌,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首选还是外科手术治疗,白血病也不适合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首家质子重离子医院

上一篇:国务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继续深入推进简称放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