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考重点高校需砸百万 艺考陷入价值评判两难境地

国内 环球网 作者:张漫子 2015-06-08 11:25:48
[摘要]最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师、乐团指挥罗天如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此案引发社会对艺考腐败的再次关注。

  艺考异化:艺术速成、投机者乐园、升学硬通货

  艺考中的腐败利益链不断蚕食基础教育的公平公正,也消减着人们对艺考和艺术的敬畏与尊重。

  就读于北京某音乐学院美声专业的学生刘某说,自己从中学起就不爱学习,家长认为其参加普通高考只能去职业学校,所以投入几十万让她从高一开始接受“艺术熏陶”,速成“艺术特长”。

  在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中,除了一部分考生的确热爱艺术,剩下相当一部分是冲着艺考的文化分数线低而来的“投机者”。家长希望孩子有学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拔苗助长培养出的速成人才,对其他学艺多年的孩子不公平,扰乱了报考秩序,而且考上后,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可能很有限,对孩子自身是不负责任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周星认为,艺术专业降低文化分录取,本意是为了让艺术特长的学生各展其才,避免因文化课要求过高而淘汰艺术才能优秀的学生。然而,部分考生和家长把艺术高考当成了过独木桥的捷径。

  不仅如此,继高考中的艺考沦为升学捷径后,中小学升学受政策变动的影响,特长生成为小升初、初升高的“硬通货”。“自从去年取消共建、实行电脑派位,特长生更成为小升初的一条重要通道。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或科技老师动动嘴巴,就可以决定要某个孩子、不要某个孩子。说白了,就是打着招特长生的幌子,照顾关系大户。”初中生宁某的父亲告诉半月谈记者。

  艺考陷入价值评判两难境地

  从罗天如案来看,特长生推荐流程不够公开透明,中学相关教师手中权力过大,利用职务之便以掮客身份受贿,不“惜才”而“爱财”。在管理、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仅凭个人道德约束无法确保教师对利益诱惑保持免疫。而部分学生和家长把艺考当做“终南捷径”,导致部分学校迎合市场需求,视艺考生为“摇钱树”。

  艺术难有统一标准的特性,为“照顾关系”提供了可运作的空间。周星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与情感世界的一种外化,是人类独有的精神产品。由于不同艺术门类的特性,以及不同艺术院校的培养目标、理念的差异,艺考很难用文化课那种“ABCD”、“对错”等非常量化的标准去衡量考察。而校考在尊重并发掘考生的独特性的同时,又容易引发公众对公平性的质疑。

  此外,艺术类考试教师在校外开办辅导班,“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是艺考猫腻多的重要原因。据某舞蹈院校教师林老师反映,某些教师在外开办辅导班,收取高额的“培训费”,究竟是“培训费”还是“打点费”,恐怕值得质疑。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考重点高校需砸百万

上一篇:高考数学题出现"鳖臑"一词 网友调侃:老师你别闹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