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考重点高校需砸百万 艺考陷入价值评判两难境地

国内 环球网 作者:张漫子 2015-06-08 11:25:48
[摘要]最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音乐教师、乐团指挥罗天如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此案引发社会对艺考腐败的再次关注。

  艺术学生不爱艺术,艺术生态遭受威胁

  高校艺术学院与艺术类院校的招生腐败、权力寻租,导致“挖空心思挤进来的学生不爱艺术,混到学位又巴不得远离艺术”,将影响我国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破坏艺术圈生态。

  萨克斯专业毕业3年的金某透露,同年毕业的女生中,从事与音乐无关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些为了得到本地户口进入幼儿园和小学,选择继续深造或进乐团的比例很低。中提琴教师刘铭说:“最终,进入中学乐团的未必是有天分的好苗子,进入艺术学院的未必是钟爱艺术或适合走艺术之路的学生。这个现象很普遍,也很令人沮丧。”

  重庆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彭吉象认为,少数师生在艺术选拔考试中暗箱操作,不仅破坏了招生选拔公平,也会破坏整个艺术圈生态。“艺术家应该德艺双馨、德才兼备。如果学生是走门子、砸票子进来的,以后即使从事艺术工作,也很可能是‘混一混’;而真正有水平的学生又被挤掉了机会,失去了从事艺术事业的机会。进入艺术圈的正常通路若被打乱,对我国艺术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认为,除了专业素质和潜质,一个艺术考生是否热爱本专业,是更为重要的。院校在选拔的时候,应适当转变理念和方式,注重天分潜力和对艺术的热爱,这样既可以选到真正适合从事艺术事业的学生,也能让一些机械化的培训失去市场。

  给艺考晒阳光、设红线

  “不少专业课教授者往往身兼专业测试的测评者,这是艺考腐败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专业、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制和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以行政权力干预和主导的自主招生模式下,想要杜绝权力寻租不是易事。从最初的材料审核、初试、复试再到最后的公示、监督等环节,如果稍有遗漏和监管盲区,选拔的公正性就会受到权力寻租的挑衅。

  据了解,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实行所有艺术类专业均统考,改变以往各学校自行考试的局面,不仅统一了标准,更有利于监督和管理。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承波等专家认为,公平招录的关键在于“盯好”招生环节,有关专业评委的产生、组成、数量,都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尽量减少个人对结果施加的影响。他建议,为避免寻租行为,评委人选不宜过早公开。

  彭吉象说:“想送钱走后门的大多不是优秀学生。重庆大学电影学院要求所有考官不能参与培训授课,并且在考官分组上尽可能增加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消灭作弊空间。教师不能触碰法律红线,要为生源质量负责。”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畅通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举报途径,可以对想走歪门邪道者起到震慑作用。周星建议,通过查卷子、公示等形式,让艺考结果在阳光下晒一晒,接受考生和群众的监督。

  针对屡禁不绝的教师群体受贿现象,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建议,应该对某些教师的垄断性资源与权力加强监管,健全制约机制。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考重点高校需砸百万

上一篇:高考数学题出现"鳖臑"一词 网友调侃:老师你别闹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