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九州 > 社会新闻 > 正文

梳理官员语言暴力黑榜 “脏不脏”并非衡量标准

社会新闻 中国新闻网 2015-06-19 11:28:32
[摘要]李景平也认为,脏话可能是无意识脱口而出的,或是性格使然,“而后者反映的是官员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非口舌也

  上述实例中,奥巴马的自我调侃和黑人母子的对话中的笑点和怒点对中国民众来说或许很难感同身受,甚至可能会觉得是否太过小题大做。但在有着漫长黑人为奴史,并曾爆发严重种族冲突的美国,肤色问题并不是开玩笑的好方向。官员的口不择言带来的后果往往难以想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或许会发现这绝不仅仅是口舌之争的问题。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授,法律语言学专家宋北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分析认为,官员言辞不当的社会原因比较复杂,但“最基本的原因是官员自身的素质问题”,自身的素质没有到位,就会口出狂言。“第二个就是社会的原因,一方面是官员工作生活的环境,可能充斥着粗话脏话,使其受到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官员本人可能对社会不满,有愤怒抵触的情绪。比如那个叫嚣要‘关闭新华网’的官员,很有可能他一直以来就对媒体有抵触的情绪。”

  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表面上是言辞不当,实际上“这些官员们是把自己当成了官老爷,好像老百姓都是草民”,这是他们骨子里的封建遗毒在作祟。另外,造成这种现象也有体制上的原因,“个别领导干部在当地独断专行”。缺乏制度上的制约和监督。

  中南大学法学院廉政与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满春对记者表示,官员言辞不当,首先是“官员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不客观,而这些脏话粗话反映出的官员们的官德缺失,他们缺乏自律的观念,心中没有人民。同时,我们在制度上也缺乏对权力的制约,使一些官员狂妄自大,没有受到约束。”此外,“在选拔领导干部的时候没有真真切切地来让群众推举推荐也是一个原因。”

  脏不脏,净不净

  前文对官员语言暴力“黑榜”只摘抄了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不适于见诸报纸的脏话、粗话。相比这些污言秽语,“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显然不算“脏”,但其当年的影响力却令人瞠目,可见“脏不脏”并不是官场语言暴力程度的衡量标准。两者相比较,哪一种危害性更大呢?

  对此,宋北平表示,单纯的脏话只是适当不适当,文雅不文雅的问题,而某些“不脏”的话则是“是非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

  李景平也认为,脏话可能是无意识脱口而出的,或是性格使然,“而后者反映的是官员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李满春则从影响力角度向记者解释,前者的确对人是一种伤害,但后者的狂妄自大,“是危及党和政府的权力指向的问题,涉及了一个领导干部基本的党性修养,官员言辞不当严重影响了我们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李满春表示针对官员言辞不当出台相应规范是有必要的,应当对官员加强教育,重申和完善过去的良好制度,以及将党内的监督条例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形成一个监督体系,来达到政治生态文明的境界。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官员语言暴力黑榜

上一篇:陶寺发掘成果发布:已形成早于夏朝政治权利中心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