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闹”上吃过亏后,一些医院开始选择硬“扛”,但新的压力随之而来。有几次,院方做了评估,认为医院没错,只是患者家属闹得太凶,医院“扛”了将近一个月,患者家属也闹了一个月,紧接着,一拨又一拨的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们给医院领导“递话”、劝他们,不久,网上各大论坛还出现了“××医院,草菅人命”帖子,看着情况愈演愈烈,最后,院方还是做了“一丝让步”。“咸阳就这么大,院长我可以不当,但我也要活在这里,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医院的负责人抱怨道。这名院长说,他有时更羡慕民营医院,在处理这类事情上,他们更灵活,“有自己的办法。”至于什么办法,这名院长摆摆手,表示不想说。
“‘医闹’是条无解的路,解决问题还要靠说理”
“医闹”行为不仅在伤害着医院和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也并非是好事。用李静安的话来讲,“‘医闹’对双方来说,终归是条无解的路,最后解决事情还要靠说理。”
每次看见那些坐在医院内外“闹事”的患者亲友,李静安都会感到同情。在他看来,这些患者亲友多数都很朴实,有的可能还没弄清楚事情跟医院有没有关系,就跑了来。“作为乡里乡亲的,村里人家出了事,你不得过来帮个忙,撑个场面。”
他说,这种“人情”背后,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作为乡里乡亲,一人一包烟、一瓶水,到了中午,还要备上一碗面。事情如果有了结果,回到村里,还必须摆几桌,给来帮忙的人道声“谢”。
在各种压力面前,为了能更快地得到自己的诉求,一些患者家属就会做出一些过激举动。周建国说,在他处理的多起医患纠纷中,总能见到几张“熟面孔”,而且每次,这些“熟面孔”的身份均是不同患者的亲友。
按照正常程序,除了接受医调委的司法调解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卫生局进行行政调解以及上法院进行诉讼。然而在现实的实践中,一些患者并不知道该如何通过法院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个别案件诉讼时间很长,在申诉过程中,患者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因此,周建国和李静安时常劝患者,尽快结束纠纷,让生活回到正轨。
“法律是能解决医闹问题的”
“医调委只能说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介于法院与行政调解之间的变相尝试。”咸阳市医调委主任王冬生说。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