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文学作品被抄袭遭遇维权难 古人如何看抄袭大猜想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5-07-13 05:59:00 编辑:白玫 作者:白玫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孟子-1_副本_副本.jpg

——假想古代文人如果仍在世,他们对于抄袭行为的说法之孟子篇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孔子并称“孔孟”。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思想即后世所提倡的“大丈夫有所谓,有所不为。”


  抄袭和借鉴区别在哪里

  明明是抄袭,却有人硬说是借鉴,抄袭和借鉴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从词语本身找到答案。

  抄袭,抄即照抄,袭即沿袭,合起来就是照着做下来的意思。

  借鉴,借的意思就是不是自己的,借来是要还回去的,鉴有对照对方检视自身的意思,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把别人的拿过来对照一下取长补短,然后还回去。借鉴是需要有自己独创性的观点和见解的。

  是借鉴还是抄袭?将原著和疑似抄袭作品进行两两对照,公道自在人心。

  古人如何面对抄袭

  现代人知识产权意识强,虽然维权之路漫漫,但随着人们的努力和法律的逐步健全,相信抄袭邪风总有被刹住的一天。而没有著作权意识的古代人,又是怎样面对抄袭呢?

  据资料记载,托名老子的弟子辛妍所作的 《文子》一书,由于“窃取他书以合之者多”而被柳宗元戴上了“剽窃”的帽子,“剽窃”一词从此流行于世。用剽窃指代文章抄袭,可见古人对这一行为也是恨之入骨。

  古人抄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宋之问,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中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为了将这两句诗占为己有,居然命下人害死了自己的亲外甥。结果两人的诗作都被收入《全唐诗》中,而被人发现。此后,每次提及抄袭,宋之问总会被拎出来接受一番道德拷问。

  受儒家思想侵染的古代人重才更重德。品行低劣的人,才华再高也得不到世人认可。

相关热词搜索: 郭敬明与网红骂战 抄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