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
什么病“小龙虾病’严重起来真要命
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凡是与运动能力相关的肌肉都属于横纹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因复杂,最常见的就是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因缺血、代谢紊乱、药物、感染等因素导致发病。
而哈夫病是在食用鱼类产品24小时以内发生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上个世纪最先在欧洲出现。1924年在波罗的海的Haff海岸出现急性中毒性肌肉病的流行,其表现和我国患者吃小龙虾类似,当时多数病人迅速恢复正常,仅个别严重病人死亡。
在2000年8月5日到11日之间,北京更早发现哈夫病。当时北京的不同地区连续出现近20位症状相近的病人,所有症状在患者停止吃小龙虾后1-3天逐渐缓解。
2010年,南京曾经出现小龙虾事件,总共发现了23例病人,病人食用小龙虾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的病人尿液甚至成酱油色。后来经过国家疾控中心专家诊断,23人所患为“哈夫病”。
南京小龙虾事件两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南京再次出现两例“小龙虾病”。不过,省疾控专家认为,这两例病例为“孤立事件”。记者从医院了解,当时一名男病人为44岁,吃了10只小龙虾,5小时之后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来自南京一家农贸市场,患者是自己购买自己加工,红烧食用,其间饮用了白酒。其他同食的4人无异常。另外一名病人为女性,31岁,在朋友家吃了10只小龙虾,结果发生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的小龙虾是在南京地区河塘自己钓的,同餐还有4人,也未发病。
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这样的病例临床零散能看到,不是太常见。
南京曾出现小龙虾事件
之后只是零散病例
食用小龙虾为何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目前在科学研究上尚无明确定论。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说,2010年出现小龙虾事件后,曾一度进行调查研究,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定论。
曾经有人推测认为,祸首可能是主要成分为草酸、柠檬酸和亚硫酸盐的“洗虾粉”,以及在小龙虾的养殖环节使用的相关药剂。也有专家推测认为,很可能是成批的小龙虾中一些死掉的虾,诱发了某种细菌毒素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食用者感染、中毒。耐热性毒素中毒的可能性最大。不过,这也仅仅是推测,尚无证据证实。
专家表示,2012年的南京两例病人中,入院后都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但是却从血样和尿样中检测出同一类型的抗生素。研究人员表示,抗生素是否就是致病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辑:蔡勋
相关热词搜索: 小龙虾 龙虾养殖 氯氟氰菊酯 Haff 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