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昔日军需仓库 逢周一周四隔墙变集市
从清末逐渐形成西仓集市,到成为现在西安人标榜“本地生活”的胜地,西仓其实还经历了一些变化。
建国后,西仓的粮库改作军需仓库,成为军事禁区,平日里街道寂静、行人稀少,但每逢周四和周日,禁区的高墙外就别有一番热闹。久而久之,这个每周固定2天变集市的习惯就延续了下来,直到现在。
原因无从可考,最常见的说法有这么几种:
说法一:因为西仓集市中小摊相连,逛起来就像一个又一个隔档,所以得名。
说法二:因为很早以前摊主多是挑着担子带货过来,“担子”念着念着便谐音成了“档子”。
说法三:有人说“档子”其实是上当的意思,是指原来那里卖的东西多,人也杂,挑选时不看清楚是很容易上当的。
说法四:清代时西仓附近的校场每月要定期进行军事操练,旗人爱玩鸟玩蝈蝈,当他们进入校场后,他们的跟班就帮各自主人提着鸟笼、揣着蝈蝈筒,在校场外等着,校场设置着栅栏,阻挡闲杂人等入内,久而久之,这道栅栏就被叫成“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