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
南昌“坐不住”
5日15时,新建县民政局局长蔡晓华称,刚刚得知新建县“撤县设区”获国务院批准的消息,但婉拒了记者进一步采访的要求。
“撤县设区”作为一种行政区域调整,被视为是市场力量对行政力量的一种突破,也是行政资源对区域性统一市场形成的一种有意推动。
2010年8月2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可以“按照经济发展要求,适当调整城市群内行政区划,完善城市设置,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城市功能和发展潜力。”
《意见》甫一出台,长沙、合肥等中部城市大刀阔斧“撤县设区”。2011年6月20日,长沙市撤销望城县,设立望城区,城区总面积由954.6平方公里扩大至1923.6平方公里。2011年8月22日,安徽省进行区划调整,合肥区域面积由7055平方公里增加到11433平方公里,增加62%。目前,合肥市区总面积838.5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达到360平方公里。而中部唯一的副省级省会城市武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实现了“无县化”,目前共辖有13个区。相比之下,南昌城区面积仅617平方公里,与周边省会相比差距不小。
数据显示,中部省会城市大规模调整区划的第二年,也就是2012年,南昌经济总量约3000亿元,仅为武汉的37.5%、长沙的46.9%、合肥的72.1%。
在差距面前,南昌各界对城市扩容的讨论持续升温。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南昌与省内各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不高,包括人员往来、货物交换、资金流动、信息交流等方面均是如此,区域格局地位有弱化的趋向。
目前,南昌市辖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5个区,面积不到全市区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腹地纵深严重受限。
“南昌与长沙、合肥、武汉等中部城市已不是一个重量级别。”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表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南昌已相对落后,因此“做大”南昌的愿望很强烈。事实上,与周边省份的省会城市相比,南昌多年以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带动、城市辐射”等作用。
在南昌市此次申报新建县“撤县设区”时,就明确提出南昌对周边城市辐射能力有限,与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
在中部城市竞相发展的倒逼之下,南昌到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地步,扩展城市空间成为迫切需求,急需大手笔调整行政区划,打破这一困境。
编辑:时喜
相关热词搜索: 新建县撤县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