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未来可期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昌城区面积堪属倒数,其根本原因就是区划调整滞后。
据了解,南昌市的行政区划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确立以来,除了1980年经省政府批准成建制撤并抚河区、胜利区,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老城区(主要是赣江以南、以东区域)外,对全市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
而今,南昌市对内“撤县设区”,对外通过推进国家级昌九新区建设,至少有了10000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范围,5000平方公里的城区面积。早在2003年,南昌市将南昌县麻丘镇、昌东镇划入高新区,为高新区带来23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带动了一大批的产业项目在此落地。2012年,生米镇整体“进城”,为红谷滩新区发展腾出空间。
“城市扩容,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总量的简单增加,还意味着可供统筹使用的土地更多,对产业的承载能力更强,市场的容量更大,对周边区域资源的整合能力也会大大增强。”江西省委党校江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黄世贤说道。
南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行政区划的不合理日益显现。行政区划融合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更好地实现“一江两岸、东西双城”的发展格局,增强对周边的城市辐射能力。
专家指出,南昌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有力地抓住了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及其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大政策机遇,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此次区划调整,既能增强省会南昌的综合实力和承载力,做强南昌,又可以推进昌九一体化。同时,有利于统一城市规划,实现中心城区与近郊县繁荣发展,理顺城乡、城市核心区与外围的关系,解决市县同城、邻城问题,有利于适应大城市空间扩展需要,导出城区人口。
与此同时,新建县“撤县设区”,由一个县域经济单位转化为城区单位,其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的“待遇”也将纳入整个南昌城进行通盘考虑,南昌市必将加大对新建县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新建县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撤县设区”获批,但是经济管理体系、财政体系等还未明确。由此可见,新建县融入城区,破除壁垒还在“路上”!
编辑:时喜
相关热词搜索: 新建县撤县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