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我们再来看一下近些年,基层组织涉农扶贫案件的一些特点,第一就是“小官涉贪”明显,我们刚才举出了大量的数字,第二就是串案窝案严重,第三就是贪污侵吞严重,主要是涉财,第四就是发案环节集中,刚才我们讲到了主要是集中在扶贫款使用环节等等这些重要环节。
那么高秘书长,我们看到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一方面地区非常贫困,老百姓很穷,但另一方面这些贪腐的小官,他们贪污的数额及其巨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状况,为什么在一些农村地区会出现如此肆无忌惮的这样一个贪腐的状况呢?
高波:
老百姓经常说“天高皇帝远”,我想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我们监管链条的末端,最后形成了一种所谓利益板块化、利益共同体的现象。那么有这么几个一,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基层的这样一些地区,往往是形成了所谓的“一言堂”;那么在签字在经费的处置上面形成了“一支笔”;那么在用人的问题上,又是造成了当地一些黑恶势力、家族势力形成这样的“一伙人”现象;那么最终就造成了“一堵墙”;那么从案例和巡视的情况来看,最后也就叫做“一锅端”。实际上也反映出我们现在在反腐败在清存量、阻增量的过程当中,还要进一步的下沉一线,要对现在的这种蚁贪现象、硕鼠现象、小官大贪的现象引起高度的重视。
张羽:
确实要想让惠农扶贫资金真正能落到实处,必须是要抓住在各个环节当中伸向这些惠农扶贫资金的黑手,那么如何才能做呢?我们继续来关注。
解说:
14517人,这是2012年1月到11月,我国各地检察机关查办的涉农惠民领域贪污贿赂的涉案人数量。而从2013年到今年5月,同类犯罪的涉案人数增长到16385人。涉案人数不断增长的背后,是国家拨付给各地的涉农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多的现实。
最高检职务犯罪预防厅副厅长陈正云:
从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分析,发生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的因素,也有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还有政策宣传不到位、法律意识欠缺等因素,对这些问题,检察机关加大了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的力度,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和减少腐败犯罪的发生。
解说:
当最高检用专项整治的形式披露查办和预防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情况时,我们发现,扶贫款,专项补助金,甚至是孤儿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农村低保,这些关乎农民生存的专项资金,都会成为个别基层干部眼中的唐僧肉。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之所以出现我们目前惠农政策有很多的资金没有到广大农民身上去,被我们一些不良的基层干部给中间截流了,出现这样的问题,跟我们基层干部的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但是也跟我们中上层的制度体制安排不完善有直接的关系。说白了这暴露了我们对于惠农政策的一些政策安排,在制度监管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或者说我们在制度监管严重缺失。如果这种现象不认真解决,不仅我们的好的政策会变味,甚至会引发不良的社会政治反应。
解说:
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但对基层干部的监管却没有同步跟上。当中央大力度进行的惠农政策,却遭遇个别基层干部歪念经的现实时,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不可小觑。
辛鸣:
基层干部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离群众最近,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他在群众那边都会产生放大效应。所以基层别看村官小,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比我们中高级领导干部危害还要大。
解说:
从去年六月,中组部发文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到今年六月,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召开,在基层腐败案件频发,发展压力大的农村,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张羽:
这次最高检为期两年的专项整治行动,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来看首先抓住重点环节,就是农村发展建设,支农、惠农和扶贫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的专项补贴项目申报、审批、发放、验收等等环节。
第二就是盯住重点案件,支农、惠农财政补贴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的职务犯罪案件,农村社会事业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还有农村“两委”和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破坏选举等职务犯罪案件,这是要关注的重点案件。
那么下面我们继续来连线高波秘书长,高秘书长我们看这是未来两年最高检专项整治行动的目标和方向。那么您觉得两年时间的集中整治能取得效果吗?
高波:
当然,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反腐败永远在路上,那么这两年的专项治理,我们可以把它比作是一场战役性的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歼灭战。那么要让我们这个执政体系,惠农、富农、安农、稳农的这些政策在这个职能体系的最后100米,要让它成为一个幸福100米,阳光100米,而不是贪腐100米,闹心的100米。
张羽:
您刚才讲到了实际我们有正向,反向的意义,其实一方面我们要严管、严惩。另一方面我想对于农村基层组织还应该有一个激励的措施,您觉得应该从哪方面来考虑呢?
编辑:蔡勋
相关热词搜索: 贫困县官贪污近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