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康复路市场改造5年今起营业 它还会那样火吗?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08-26 05:44:11 编辑:白玫 作者: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发展之路

  互联网+批发是长乐路商圈发力方向

  五年前,康复路市场停业改造。五年后再次恢复营业。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长乐路商圈实体店如何转型,成为众多商户面临的紧迫问题。

  康复路市场拆迁改造开始后,2000多商户在四周寻找出路,周边商城摊点铺位空前抢手,西北商贸中心、贝斯特商城、炫彩商城等商城,甚至连离此较远的轻工市场等批发商场的铺位曾被抢空。康复路市场管理所党支部书记刘沛介绍,恢复营业的康复路市场有接近500个商户已有回迁计划。

  西安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明认为,长乐路商圈作为全国知名的批发市场,在批发业态相对饱和的当下,其零售化的趋势已是极其明显。如何发挥康复路市场零售功能,开拓零售市场,将是长乐路商圈保持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李明介绍,以康复路为核心的长乐路商圈,服饰市场收入已达到每年60亿元,接近西安市服装销售额的一半。随着网络、实体等批发渠道的多元化,长乐路商圈实体店的运营压力加大,因此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

  电子商务已成趋势,这一点不可否认。因此,传统市场不可能无视电子商务。批发企业应以“互联网+”开拓新型服务。对于长乐商圈的批发业,西安商业人士候沣认为前景依然乐观,电商的冲击主要在零售,目前来看对批发业影响不大。只要充分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齐头并进式”的发展,市场会愈来愈兴旺起来。 华商报记者刘百稳

  >>>业界动态

  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

  改造后的李家村和骡马市生意大不如前

  在西安,曾经红火的服装批发零售市场,除了康复路,还有骡马市和李家村服装城。这两家市场先后于2007年夏季和2008年9月完成改造,购物环境、硬件设施、市场管理、服务质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曾经的繁荣却难以重现。去年下半年以来,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两市场的生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李家村购物中心:改造前市场内人挤人如今有商户一天就卖5元钱

  位于西安市雁塔路中段的李家村购物中心,前身是李家村服装城。历经变迁的商场管理者和商户感受最深是:改造前,环境差、生意好;改造后,环境好、生意差。

  “真怀念以前人挤人的时光。”李家村购物中心行政部主任曹慧明说,自1997年李家村服装城兴起时,她一直在这家商场从事管理工作。改造前,李家村服装城是露天摊的经营模式,商户在二楼加工服装连带住宿,在一楼摆摊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当年生意非常火爆,车水马龙,从西安周边区县赶来批发服装的客商络绎不绝,商场的过道内总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但当时的环境比较差。”

  曹慧明说,2005年,李家村服装城开始改造,2008年正式成为李家村购物中心,总面积4.6万平方米,商铺400多个,硬件设施、服务、购物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营模式也从之前的批发变为了零售,但之前的繁荣景象至今没有重现,从2014年下半年起,客流量呈明显下滑趋势,生意越来越艰难,店面更迭较为频繁。

  曹慧明说,经常有五六十岁的人来到商场问工作人员:“这里是不是以前的李家村服装城?”得到肯定答复后,人们会特地在商场逛一逛。

  黄女士是李家村购物中心一名元老级商户,2000年开始在李家村服装城做生意,改造后,她也一直坚守。黄女士说,以前的服装城人流量大,每天从早忙到晚,现在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但从2014年下半年后,客流量越来越少,她目前主要靠十几年的老顾客在维持生意,“我经历过改造前的红火,也经历了现在的冷清,落差很大。”

  在该商场从事童装生意的方女士说,她是2008年开始在该购物中心做童装生意的,目前生意非常不好做,“24日一整天,店里就卖了5块钱。”

  骡马市:受行业饱和、电商冲击生意呈下滑趋势

  骡马市,北接东大街,南连东木头市,全长612米,上世纪八十年代,迎着改革的春风,四面八方的个体户潮水般涌向骡马市淘金,一排排简陋的营业房、露天摊位活跃在街道两侧,红火的生意,活跃的市场至今还留在很多老西安人的记忆中。2007年,骡马市正式被改造为西安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昨日下午,一位业内人士说,改造前,骡马市主要以零售为主,2007年改造之后,形成了商铺租赁为主,联营为辅的经营模式,购物环境、市场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越来越规范化。但目前西安市各种综合商业体星罗棋布,行业严重饱和,竞争异常激烈,加上电商冲击,2014年下半年起,明显感到生意呈下滑趋势,目前,他们也在积极转型,增加如儿童娱乐城、培训机构等体验式消费模式,来应对下滑趋势。 华商报记者赵国强

相关热词搜索: 康复路 百姓民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