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直播 直播像人生 不可重来
华商报:您在书中开篇就交待自己是一个“迟钝”的人,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经历?
敬一丹:“迟钝”特指年龄和性别的迟钝,一个人在这方面迟钝,可能会对另一方面敏感,这可能是我的优势:对年龄和性别的不在意,让我更从容。
现在很多80后会说,“我是看着你的节目长大的”,90后会说,“敬老师,我姥爷是你的粉丝,我爸妈特别喜欢你”,还有很多老年观众说,“我是看着你的节目变老的”,他们都在帮我认识我的职业价值。
华商报:您回忆起初做直播的时候又爱又怕,每次直播压力最大的时刻是什么?
敬一丹:这种状态凡是电视人都会遇到,从直播中也能体会到人生的状态,直播是不可重来的,是有挑战,更直接。直播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虽然现在直播连线已经是常态,但第一次直播连线,是我和同事们在《东方时空》栏目实现的。
华商报:如何面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呢?
敬一丹:我退休了,不用面对了,留给白岩松他们吧。
谈转型“迷茫要比麻木好得多”
华商报:1993年您就在报道转型期,现在,我们又进入转型期,您怎么评价当前的转型期?
敬一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样子,《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时代,是不可复制的,一代年轻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也有不同的迷茫。现在的转型和当时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迷茫要比麻木好得多,如果对变化没有感觉,或者没有变化,相对停滞静止,不是种好现象,有些焦虑、迷茫的时候,可能就是改变的开始。 华商报记者 任娇 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