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中国导盲犬数量不及熊猫 训导员靠“拉活”创收

国内 中国新闻网 2015-11-02 16:09:19
[摘要]因为基地条件有限,车辆紧张,训导员带犬只去生活区训练时,6个训导员要和8只导盲犬挤在拥挤的面包车内。

点击进入下一页

  对导盲犬的大部分训练都是在日常生活区完成的,训导员牵狗外出,时常会被围观

  薪资低训导员下班拉活创收

  当未婚的王鑫为不确定的未来而纠结时,32岁的训导员付明岩正在为即将出生的孩子而焦虑。

  这是付明岩进入基地的第六年。事实上,早在2012年结婚之初,月薪不足两千的他就感到了家庭的负重。青年时辗转求职的坎坷,让他更愿相信人狗之间的信赖和纯粹。既然不舍离开,就只能设法创收。他通过借钱,买了辆车,靠“拉活”每月多挣个1500元。好在没有房贷,他与妻子两人挣钱俩人花,生活尚可。

  可薪水的增长不及物价,压力如同妻子腹中的孩子,越来越重。这个丈夫除了的同时训导6只狗,在几乎达到一个资深训导员工作极限的同时,还不断延长自己下班后跑活的时间,常常熬到夜里十一二点,只为每天多挣个十块二十块。怀孕的妻子总在他出门时叮嘱“早点回来。”

  付明岩也盘算过转行后的收入,可总感觉和现在加上拉活的收入差不多。但他也清楚拉活并非长久之计,在不辞职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多训出一些导盲犬,以期望获得更好的薪资。他也知道基地曾经的同事开了汽车装潢店,年入数十万。面对对方邀请,他还是留在了基地。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走,但知道总有一天会走。”付明岩说。

  而基地像这样靠副业创收的训导员,不止付明岩一人。

  25岁的本溪满族女孩周圆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导盲犬基地工作。每月两千左右的收入,除去1300元的房贷,早已让她无法像大学时那般随意逛街买衣服。而是在下班时做起了微商,代购日本的化妆品以补贴生活。

  “之前衣服多到衣柜都装不下,大学时还卖二手衣服。到基地之后也没那么多心思打扮逛街了,因为累,下班都不怎么换衣服,因为第二天还要穿。”周圆用调侃地口气说,“虽然基地的人都很年轻,但也没什么帅哥美女,一个个都晒得不像样。”

  中国大陆导盲犬数量不及大熊猫

  作为中国内陆首家导盲犬基地,大连基地自2006年创建以来,已流失了70多名工作人员。甚至有的训导员,只在做了三天就离开了。

  “训导员都是满腔热情而来,被迫无奈而走。”基地创始人王靖宇说,微薄的收入无法承担他们生活的负重,这让他始终心存愧疚,既对不起训导员们,也对不起在训的犬只。

  训练导盲犬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作,而培养一名合格的训导员,至少需要一年。训导员中途离职,意味着对其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都付之东流,这对基地的损失不言而喻。

  “我们现在已经不招新训导员了,如果招新,基地经营成本会更大。招老训导员吧,导盲犬训导在中国不过十年,又无人可招。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导盲犬大连基地主任助理梁佳介绍,基地目前有训导员17人,其中4人为见习。而按照理想的状态,基地起码应有20位以上的资深训导员。

  训导员高频流失的背后,是中国1731万视障人士对导盲犬需求的巨大缺口。

  王靖宇介绍,目前全球约有导盲犬四万只,而盲人数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中国大陆,导盲犬数量尚不足百只,远低于大熊猫的数量。而依国际惯例,一个国家只有1%的盲人使用导盲犬时,才能称之为普及。

  截至10月24日,该基地成立九年多共毕业导盲犬87只。按该速度,视障人士即便符合申领条件,也要等两到三年。

  那是否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由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向视障人士输出导盲犬,以解供需之困?

  “在中国,大多数视障人士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却普遍需要导盲犬,如果导盲犬沦为商品,难免最终成为富裕盲人的游戏。”王靖宇对此解释,对于导盲犬培育,国外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政府和慈善机构为视障人士购买导盲犬。在日本,通常由政府和慈善机构、财团共同购买导盲犬。而英国会在国内自身导盲犬产出不足时,向挪威的私人公司购买导盲犬供国内视障人士使用。

  “大连政府已尽全力了,国家层面应该更明确一些。”王靖宇坦言,尽管基地毕业的导盲犬输送面向全国,但自2010年起,大连市为每条毕业的导盲犬补贴一半成本即六万元,其余款项均为爱心捐赠。而最终只有30%的受训犬只能毕业成为合格的导盲犬。

  在一位训导员穿着的工作服上,法制晚报记者至少发现了6处破口和4处补丁,而有的训练服,已穿了4任训导员。

编辑:贾艳菲

相关热词搜索: 导盲犬 训导员 微商 王鑫 养狗

上一篇: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在上海总装下线 下一篇:媒体:银行不良贷款飙升工资大降 员工排队辞职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