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绝了!八仙桌上表演 陕南非遗“小场子”诙谐幽默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5-11-06 11:34:35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李刚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民间歌舞艺术——安康“小场子”,是陕南的一种在八仙桌(方桌)上表演的两人小歌舞。是旧时汉滨区恒口、五里、大河、流水一带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主要娱乐形式。关于起源,从有关资料和艺人师承关系推测,“小场子”应是随明末清初移民流入安康的,从两湖等地的“花鼓”类民间歌舞演变而来,至今至少有二百多年历史。2007年,“小场子”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南山区不像平原地区,没有大片的空地搭台子,为了满足更多人的视听需求,大家就想到了在家家都有的桌子上表演。”安康市汉剧团团长袁朝玲说,在一张小小的八仙桌上表演,是艺人的一种创作,同时也成就了“小场子”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场子”以八岔唱腔为主,表演时以三尺见方的桌子为舞台,一旦一丑两人在锣鼓声中登台。丑角穿短衣、紧口裤、草鞋,手拿草帽圈;旦角穿长裙并着绫挂缎,头饰金珠,手摇凤尾折扇,两人边唱边逗边舞。表演程式相对固定,即在锣鼓的间奏中表演舞蹈组合,然后接唱,如此重复。在一些场面大、时间长的活动中,单靠山歌、小调、花鼓词难以应付时,也有演唱一些地方小戏或折子戏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小场子”在以花鼓、民间小调演唱男欢女爱的同时,还能表演以说唱为主的“正戏”,演绎着民间传说和生活故事。

  在表演风格上,丑角以逗趣为主,表演泼辣,旦角含蓄;在艺术风格上,唱词说词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动作洒脱,细腻缠绵。鼓乐伴奏,场面热闹。“小场子”形式独特,表演诙谐生动,年节、喜庆或昔时的庙会娱人娱神时都能见到它。在不到一平方米的方桌上,一丑一旦和着轻柔欢快的锣鼓伴奏,载歌载舞,说、唱、逗、捧、蹦、跺、颤、扭,无不起落有致,绘形绘色。

  华商记者 李刚/文 通讯员 申小荣/图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