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身处西安,却找不到北”。12月5日是第30个国际志愿者日,部分志愿者走上古城街头,展示多种抗雾霾作品,甚至自己扮演雾霾,呼吁大家从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做起,共同对抗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
“在口罩里欢笑,在迷雾里歌唱,在最美好的年纪,我们找不到前进的道路,世界看不到我们的表情”。这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小何同学关于雾霾的诗歌作品。12月5日上午,古城又是一片阴霾,在电子正街紫薇城市花园小区门口的广场上,来往的市民不禁被这些特别的宣传雾霾作品吸引,有诗歌、有感言、有故事,有呼唤,还有那一幅幅别具创意的图片。
图片上,有大雁塔南广场上的玄奘法师像,玄奘法师在呼唤:“悟空,快来降雾霾。”有的志愿者给玄奘法师戴上了口罩,称为“户外必备神器”,被迫戴上口罩的还有兵马俑。还有一张图片上,人体的双肺上包着口罩,口罩上是一个个尖利的针。现场还有一个不速之客——“雾霾”,是志愿者小闫用废弃纸盒包装了自己,假扮雾霾,她的宣言是“我是雾霾,扮雾霾,心阴霾,远离雾霾,让心开怀”,以此警醒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危害。在“雾霾”的头顶上,是一张华商报11月30日刊发的西安严重雾霾图片。
活动的组织方,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的陈女士介绍说,适逢国际志愿者日,刚好西安最近雾霾天气多,就组织了志愿者创作有关抗击雾霾的作品,共展示了25样作品,同时也做了一些展板,向市民宣传雾霾的危害,并邀请市民为喜欢的作品打上对勾。陈女士说,该组织有一位最早加入的志愿者,在2012年12月一次雾霾天里,高速路上能见度极低,发生了前后车追尾不幸去世,当时年仅40岁,令人悲痛万分。3年来,西安的雾霾天气愈发严重,希望市民能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儿做起,共同抗击雾霾。
志愿者们提醒说,我们每位市民只要每周做出7个简单的行动,就可以减少排放22公斤二氧化碳,如果坚持下来养成习惯,一年就可以为地球减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这7件事儿是:每天少喝一瓶瓶装水;每周绿色出行一天;每周素食一天;每周手洗一次衣服;每周少搭一次电梯;每天少看1小时电视;每周收集一次废水冲厕。
华商记者 李琳/文 于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