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说:“我们为应对今年和今后的风险和挑战作出了储备。我们的子弹没有打光,或者说打得很少,大部分都没有打。中国政府有足够的创新政策工具和创新政策手段来应对下行压力……该出手时就出手。”
分析指出,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即使下降至6.5%,仍然是世界上属于高速;财赤率及时上调至3%,相较于美、日等国仍属于低水平。这一高一低相比,就充分说明,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前景仍然抱有足够的自信和定力。划设增长区间目标,便于灵活腾挪,因地制宜;扩大财赤,目的在于更多让利于企业、放权于市场。
台湾《联合报》则表示,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了6.5%至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香港《星岛日报》6日社论分析,报告最大的亮点是中国财政赤字率提至3%,高达2.1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是因应经济下行压力的“大手笔”,今年强力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
扩大民生薄弱环节支持
香港《明报》6日文章称,今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将GDP全年增长目标定在6.5%至7%,首度以区间增幅为目标,一方面考虑到如果今年增速低于6.5%,会为往后几年带来压力;二是这个区间能够带动逾1000万人就业;况且订出增长范围,提供了弹性,既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也顾及到今年内外经济困难及挑战更大,影响不可低估,故设下6.5%底线为“打硬仗”做充分准备。
台湾《经济日报》6日报道指出,大陆今年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降税减费”,减轻企业负担,其次是扩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而非投入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
大陆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指出,3%的赤字率显示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在上升。他预期,随着赤字率提高和进一步稳增长措施的推出,大陆经济可望在第3、4季出现“阶段性探底”。
《侨报》认为,要世界重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仅要靠言辞,还要靠实干。要精心平衡各种矛盾,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未来一年以及未来五年,中国经济要重拾世界信心是一场硬战。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 经济日报 经济前景 经济增速 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篇:“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不能回避 下一篇:在感动和鼓舞中坚定信心——上海代表热议总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