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开家里的水龙头,自来水就出来了,可是自来水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到底安全不,这些问题,大多数市民都知之甚少。3月22日是 “世界水日”,为了倡导市民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西安市自来水有限公司3月21日邀请40名市民走进白鹿原水厂,切身感受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自来水出厂前要过“六道关”
3月21日上午,40名市民来到白鹿原水厂,参观了自来水的源水引入、反应沉淀、消毒处理整个生产流程。大部分市民是第一次到水厂参观,对各种生产流程充满了好奇。
在水厂化验室,看到化验人员手中锥形瓶的水被滴入试剂后,原来粉色的水变成了浅蓝色,很多市民感到很神奇。“这是检验什么的?”化验人员解释,这是检测原水的硬度。硬度越高,水烧开后结垢现象越明显。
“水烧开后结垢是不是说明水质不好?”一名市民问。自来水公司水质管理部部长刘昆善介绍,不能这样认为,因为之所以会结水垢,是因为水中含有钙、镁等矿物质,而这些都是对人体有益的。
“水厂主要对原水做哪些处理?家里的自来水安全吗?”有市民对此表示好奇。据介绍,自来水从原水到出厂要过六道关,首先是前加氯,这是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预氧化;其次是加药处理,就是加入净水剂,让水中的杂质形成絮体沉淀;然后进行搅拌反应,再经过沉淀、过滤,其中从沉淀池到过滤池,水要经过118分钟的缓慢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深5米的水池上层的清液被过滤出来,流入下一道处理流程;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后加氯,也就是出厂前消毒,灭活水中的有害微生物,最终形成成品水。
刘昆善介绍,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于2012年7月1日实施,规定的水质指标共计106项,这个标准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活饮用水标准几乎一样。而西安目前对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的检测项目和频次均高于国家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