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公共自行车:一车难求无路可走 缓堵成添堵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时间:2016-05-17 09:14:07 编辑:贾艳菲 作者:韩岩 赵霄宇 沈剑奇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图为环城南路上瘪气的公共自行车。

  衔接最后一公里,别让“缓堵”成“添堵” ——对西安公共自行车发展仍存“路障”的思考

  “早就给自行车租赁公司提过建议,希望能延长租车营运时间,盼了这么久,新政策终于出台了。”家住南郊大学城的梁培峰在钟楼一家商场上班,有时下班很晚,坐地铁出站后再去租自行车,好几次都错过了营运时间,取不出车。“现在好了,租车时间延长,我们这些回家晚的人用车也有了着落。”梁培峰喜形于色。

  自今年5月1日起,西安公共自行车租用时间从原来的“6时30分至21时”,调整延长到“6时至23时30分”,营运时间的延长让早出晚归的市民获得极大方便。

  近年来,公共自行车的出现,在不少城市被复制,既环保又服务大众,也为城市交通缓堵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然而,在不断健全发展的实际运行中仍存在很多“路障”,暴露出一些管理规划滞后的问题。如何让公共自行车在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中衔接好最后一公里,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便捷存疑:“一车难求”与“一位难求”

  “公共自行车虽然低碳环保、方便快捷,但实际使用中会发现,想说爱你不容易呀!”“90后”大学生张晓菲,出门总是首选公共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绿色环保还省钱。然而,在好多次租赁使用中却让他很尴尬。

  “每天早上,要赶着到一家单位去实习。可是,离学校最近的公共自行车点往往是‘一车难求’,我们好多要租车的人只能看着空空的车架‘望架兴叹’;有时候好不容易发现架子上留有车子,过去一试居然又是坏的。”尚在实习期的张晓菲说他总是运气不好。于是,小张只好走两站路到地铁口去坐车。“但是到了地铁口你又会发现,这里网点公共自行车属于‘一位难求’,好多人排着队等着还车,与我们学校那边形成明显的反差。”

  早高峰“一车难求”与“一位难求”的反差,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取车,刷卡故障还不了车,打服务热线无人接听等,这些都是市民租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些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也时刻提醒着管理部门应及时做好车辆的调度、完善便民服务措施,让市民真正享受到租车的便捷。

  安全隐患:“无路可走”与“残缺不全”

  5月12日早上7点多,西安市长安南路迎来了早高峰。尽管长安南路双向有十个车道,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还是堵满了宽敞的马路。记者在陕西广电大楼对面观察了半小时,看到有不少市民选择使用公共自行车上班。期间,也许是上班着急,有两辆自行车越过非机动车专用车道,直接穿进机动车道里,一位小车司机赶紧刹住车,摇下车窗抱怨了几句。而汽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试图超车的现象就更常见了,眨眼的工夫,一白一蓝两辆轿车先后窜进非机动车道,加速驶去。

  记者在市民的网上留言中看到,大家在为公共自行车日臻完善而叫好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安全问题的担忧。“今天难得体验了一把公共自行车,车子借出来骑了一段,却发现两边的刹车都失灵了,一小段路骑得我心惊胆战,颤颤巍巍。”“最近发现有一些自行车车铃被不文明的人卸掉了,甚至有些连车座都卸走了,建议对这些破坏公物的人进行严格处理!”

  5月13日,记者也实地体验了一把。从东南城角对面站点取车,先逆行一段走到和平门,穿过马路沿城墙内顺城巷到南门,经过南大街绕钟楼盘道到西大街,一路骑下来感触良多:非机动车道路面过窄,有的仅有1.5米宽,还常常被乱停放的私家车占用;过十字路口、钟楼盘道,车流量大,小车根本不让,没点车技很难通过。诸如刹车、螺丝、车胎等一些关键部位检修维护不及时,也给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在高新区一家外企上班的程剑告诉记者:“国外一些城市规划有自行车专用高速车道,鼓励市民出行多骑自行车。而我国大多数城市还没有这样的规划,市区内自行车和机动车混杂在一起,确实很不安全。”

  缓堵出路:造复合交通体系分配好路权

  2013年,西安市出台了《西安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运行三年来,投用自行车达4.2万辆,建成自行车服务站点1460个,极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截至2015年,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40万辆,其中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80万辆。汽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却并没有完全给这些“有车族”带来足够的方便。停车难、堵车烦、车位价格高,让车主们头疼不已。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会进一步增长,城市交通必将承受更大的挑战。

  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文献《雅典宪章》指出,居住与工作的距离过远是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西安市也不例外,随着城市布局愈发合理,工作区和住宅区划分有了更加清晰的界线。解决交通堵塞难题,根本上还是要不断优化公交结构和完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公共自行车既是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又是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对缓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全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急需对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让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真正安全便捷,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现在自行车网点设置主要集中在地铁口、重要公交站点、大型社区等地方,主城区内尚有不少地方未设点,更别提郊区了。”有市民建议,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应当跟上城市发展步伐,对网点补充、加密、扩容,同时不断完善车辆的调度管理,应对早晚高峰使用量暴增造成的“潮汐”现象,解决“一车难求”与“一位难求”的矛盾。

  “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马东遇到心烦事,“我们本想选择公共自行车,但看到那瘪瘪的车轮、破碎的反光牌、混乱的自行车道就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保障出行安全,及时对车辆进行检修、对软件硬件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完善自行车道、步道、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专家指出,公共自行车具有其独特性,是解决最后一公里代步工具的补充,缓堵的关键需要再造一种复合的交通体系,重新分配路权,处理好成本和需求的关系,真正方便市民。记者 韩岩 实习生 赵霄宇 沈剑奇

下一页>>>西安公共自行车的“医生”

相关热词搜索: 堵满 西安市长 路障 一车难求 一位难求 添堵 90后 缓堵 有车族 潮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