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深化改革纪实:探寻公益文化新路 建设职工精神家园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16-05-23 17:13:45 编辑:唐子淇 作者:陈永斌 张璐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曾经,工人文化宫像一串亮晶晶的风铃,挂在一代人记忆深处,承载着童年的笑声、少年的想往、青年的活力、老人的沉淀,记录了周边职工群众相伴一生的快乐与热情,至今还在诉说着职工文化多姿多彩的昨天。每每想起这个普通而又神圣的地方,那段位居城市中心的热闹,那些叮叮咚咚的文艺演出,那座安静脱俗的职工夜校,还有那曲或专业或自我的独奏,都是人们心目中不可替补的“学校与乐园”。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曾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工人文化宫,也面临继续生存发展的困局。 为了重塑这段辉煌的历史,从2008年开始,西安市总工会就拾起改革的担子,迈开了创新发展职工公益文化的步伐……

  据《西安工会志》记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安市总工会就根据全市厂矿职工分布情况,在全市布局并建设了8家工人文化宫,分别是纺织城、边家村、土门、小寨、胡家庙、环城西路、城区、西安市工人文化宫。想当年,这些文化宫都是门庭若市的主流文化传播阵地。

  自1983年开始,全国工人文化宫体制发生了大的转变,全部从全额拨款单位自然过渡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放开以后,各文化宫发展不均衡,经济收入时多时少,这时硬件投入跟不上,文化宫大都靠收房租维持“生计”,很多文化功能逐渐弱化,甚至丧失。

  工人文化宫逐渐式微,并不是西安一地如此,全国状况大抵相同。

  面对沉甸甸的历史问题,面临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工人文化宫走到了发展的山坡上,怎么办?改革势在必行,不进则退。如何改?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很显然,工人文化宫改革是一块硬骨头,但西安市总工会下决心对工人文化宫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与改革。

  “改,就改的彻底一点!”

  2008年,西安市工会安排两个调研小组,分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城市对职工公益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结合西安工会和经济实际,拟定了实施办法。按照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和文化宫职工队伍稳定的总体要求,坚持机构、编制、职工人数、财政投入“四不增加”,对边家村、纺织城等8家文化宫从三个方面进行解剖,即:“机构重组、资产剥离、事业统管”。

  在这次文化宫改革中,西安市总工会将原来的8家工人文化宫整合为4家。把资源相对集中到纺织城、边家村、土门、小寨4家工人文化宫,提升这几个文化宫开展公益文化活动整体能力和水平。

  同时,成立了西安市总工会建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划转、代管、委托经营”的方式,全面负责合并后的工人文化宫资产运营,用资产收益反哺公益文化支出。

  “通过这次改革,对文化宫经营性资产进行渐进剥离,让文化宫不再担心吃饭问题,从而有精力、有能力开展更多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西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冯增权说。

  “创,就创出一条新路子!”

  针对文化宫场馆设施落后的问题,西安市总工会利用有限场馆服务职工,加大投入,改造现有场地条件。

  2008年,市总投资600多万元对纺织城文化宫进行了翻建,活动场地面积比以前扩大了5000平方米。

  2013年,市总投资230万元对边家村文化宫影剧院进行了改造,购置了全新的电影放映设备和舞台灯光音响,改造了剧院内外环境,可容纳800余人观看电影或演出。

  同时,市总工会与企业联手,对小寨文化宫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面积是改造前的2倍,达到18000平方米,既保留了文化宫的经营场所,又改善了50多户职工的住房条件。

  工人文化宫缺乏的不仅是人气,更缺乏的是人才。文化业务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缺失,是工人文化宫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

  为此,市总工会特别重视文化宫“人”的问题。

  近几年来,向社会公开招聘了34名职工文化方面的专门人才,有声乐、有钢琴、有舞蹈、有器乐、有微电影创作方面等。在接收军转干部时,也尽量接收文化专业人才。目前,市总工会已经形成了一批年轻的、有文化基础、专业特长的人才队伍,市总“五一”文化演出等都是由这支队伍自导自演的。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振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疑,这又给文化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2年,西安市总工会就工人文化宫的发展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文化宫今后的发展任务。经过充分研讨论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举措,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由西安市总工会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00万元,用于支持文化宫开展全市职工公益文化活动。同时,市总工会支持各文化宫大胆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急需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人才,这些人的工资由西安市总工会和各文化宫各负担一半。

  “建强公司接手前年收入约820万元,接手后每年收入约1650万元,经营收入实现了翻番。近年来,累计反哺工人文化宫以及开展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经费1630万元。”建强公司总经理彭义东介绍说。

  “看,就看到不一样的面貌!”

  改造后的4个文化宫环境焕然一新,在重大节日举办各类文艺演出的同时,不断创新公益性文化活动。

  每当周末,只要天气晴好,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的露天广场上肯定会人头攒动,周末看免费电影已然成为一个共同的习惯。

  纺织城文化宫组织民间文艺社团下厂矿、企业、社区进行惠民义演,仅2015年,进行公益演出就高达20余次,平均每月接近两次。

  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影剧院改造后,温馨舒适,可容纳800余人观看演出,是文化宫系统唯一一个可容纳人数最多的剧场,成为了地区乃至全市职工群众综合性文化活动的平台。近几年来,提供市级大型活动近20余场,为全市和地区单位提供开展职工培训、报告会、文艺演出、会议等活动租场30余次。

  小寨工人文化宫把握职工需求聚焦职工影视文化新天地,探索出一条“走出围墙办文化宫”的发展之路,成立了影视制作中心,联合全国36个兄弟城市工人文化宫成立了“全国职工微电影联盟”。拍摄的微电影多次在全国获得金奖,承办第三届全国职工微电影大赛,微电影《小站》被中组部选为全国党员教育观摩交流电视片。

  在纺织城、土门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培训中心开展各种艺术培训,现有在校生共计1700多人,全年平均培训4000多人次,对困难职工子女的培训还有减免,成为驻地职工为孩子们培养艺术细胞的首选之地。

  土门工人文化宫“职工大学堂”、职工摄影协会常年开展各类培训、知识讲座、创作采风等活动,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在这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文化宫的职工们应该抓准时机、找准定位,顺应时代变化,做足公益,再次启程。”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李静说。

  西安工人文化宫在改革创新中主动作为,坚持举办好职工文化传统活动,打造出公益文化新品牌,逐步回归了公益。


相关热词搜索: 探寻 公益 文化 新路 建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