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新常态 光明论】为企业减负 政府如何自我动刀

关注 光明网经济 2016-06-24 18:55:44
[摘要]“居然还有信用保证金、文明施工保证金、磋商保证金等等。”  王先生的事件并非是个例,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降低制度性成本的措施,在调查中仍有不少企业未曾感受到政策红利。

【新常态 光明论】为企业减负 政府如何自我动刀

  除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外,政府也不忘为企业“输血”。佛山市禅城区财政局副局长伦雄良向光明网记者坦言,各项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直接导致了财政收入的减少,尽管如此,财政对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减反增,2016年财政安排的产业扶持资金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3.6亿元,总额达8.6亿元,区财政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效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推动“禅十条”以及“企业回家”、“百企争先”、“万企壮大”、“个转企”四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尽量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了梧桐树,不怕没有凤凰来。”禅城区法制办主任王学堂告诉记者,法制办每年出台二十余部法规不等,不断优化文件与企业诉求的匹配度,进而确保政府出台的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达到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他表示,公众对政府的投诉方式也是非常公开的,确保老百姓有便捷的方式监督政府,主要打造老百姓的知情权、决策权、建议权、监督权,让老百姓享受法治带来的成果。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降成本”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全面发力。制度性交易成本下降的本质则是为了企业减负,帮助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同时,这也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契机。“降成本”的效果好坏,是中国经济获得更好未来的关键所在,而这不仅仅是制造业、供给侧之问,也是政府深化行政职能之问。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动刀 王学堂 降成本 企业活力 企业创新

上一篇:前南峪依托“红色”“绿色”领跑生态经济发展 下一篇:外交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签署有重要意义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