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里约写"长安" 两座城市20000公里的奥运约会

西安新闻 长江日报 2016-08-15 06:38:09
[摘要]华商报记者携带写有汉字“长安”的卷轴走遍里约的奥运场馆和大街小巷,让全世界游客感受书写和欣赏“长安”这两个汉字的乐趣


  两个中国80后小伙——

  骑自行车来看里约奥运,却撞上了“长安”

  从中国坐飞机到里约,行程大约1万多公里。那么要是从中国骑自行车到里约呢?两个骑友的答案是:4万多公里,而且他们还真这么干了!

  昨日,华商报记者在里约圣火台附近偶遇了两位中国骑友,他们是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碰上的。来自江西瑞金的朱志文骑行4年,码表上显示,他来到里约时骑行总距离已经达到40236公里,而来自北京的于旸骑行3年,来到里约时的骑行总距离达到了43000公里。

  “这样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华商报记者问。“没有意义,可能只有在路上的人才会理解吧。”朱志文说。不过,当“无意义”的骑行碰上“长安”与“里约”跨时空对话,两人还是觉得有那么点意思。他们以及另一位中国媒体记者一起和写有“长安”的扇子合影。

  江西小伙朱志文

  花1000美元看开幕式

  4年前,26岁的朱志文从上海出发,骑行亚洲7国,后又经中东入非洲,穿越非洲大陆,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巴西是他骑行到达的第29个国家。

  朱志文给华商报记者看了他的相册,在伊朗拍的护照照片上,他还是一个白白净净的帅小伙,而眼前的他已经是一头小辫,胡子都有四五厘米长的黝黑汉子了。为了看里约奥运,朱志文并不是坐飞机来到巴西再骑行的。在奥运会开幕前4个月,他从被称为“世界尽头”的阿根廷火地岛首府乌斯怀斯出发,一路骑行穿越智利、阿根廷,从伊瓜苏进入巴西,并在开幕式前一天骑行至里约热内卢。

  朱志文说,他曾在南非开普敦遭遇暴力抢劫,头部受伤,不过对里约的印象不错,街头的巴西人不仅对他笑脸相迎,甚至还有小伙子要帮他修车。8月6日,朱志文出现在了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门票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原价买的,花费1000美元,朱志文在微信回复朋友说:“决定一年不吃肉不喝酒,赶紧撰稿20篇。”在现场,朱志文激动地连发4条朋友圈,在中国代表团出场后,他在看台上大声喊:“中国队,加油!”

  离开巴西,朱志文将重返阿根廷,他的目标不仅仅是骑行,而是攀登南美最高峰、海拔6961米的阿空加瓜峰。

  北京小伙于旸

  骑行三年才花了2万多块钱

  与朱志文一直在路上不同,北京小伙于旸则是先在国内工作一年,赚够了钱才出来骑行。即便是这样,骑行3年的于旸骑过的总距离,竟然比一直骑行了4年的朱志文还要多出了2000多公里,而且才花了2万4千多块钱。

  原来制定周游世界的计划时,于旸给自己选了一条最长的路,从北京到好望角。2013年3月,他只带了8000块钱就出发了。“我属于比较抠的。”于旸甚至有些讨厌花钱,从小父母就教育他“凡事要节俭”,无论是在旅途还是平日生活里,多花一块钱都会让他觉得别扭。在三年多的骑行时间里,于旸只住过五六次旅馆,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自己的帐篷里。

  工作攒钱、旅行途中借钱、回家还钱,于旸的骑行总是这样的节奏,他对工作不是很看重,“随便找份工,赚了够出发的钱就辞,中途不够就管别人借。”于旸的母亲就是个标准的背包客,而从于旸3岁开始,父母就会带着他出去,等到了大学,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几乎都走遍了。

  于旸曾在赞比亚突发疟疾,在帐篷里躺了三天才好转,“不过我只要在路上,就不会停下脚步”。目前于旸正在等待着去秘鲁的签证,他想去看看纳斯卡线条,还想去智利看看马丘比丘。

编辑:杨蓓蕾

相关热词搜索: 里约 奥运场馆 古代蹴鞠

上一篇:次日父亲下葬 男子被告知选好的墓位早已被卖 下一篇:省《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及广告法规培训西安召开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