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9月3日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千万不能忘记!

关注 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金虎 2016-09-03 10:54:42
[摘要]71年前的今天,在东京湾的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中国抗日战争,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一个欣喜而沉重的句号。

  三

  那么,胜利能够乞求来么?

  似乎可以试一试。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流传于东北民间的小调,对“九一八”事变中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政策”作出了形象而直接的描述。

  东北各族人民面临的是被奴役的共同命运,而南京国民政府却荒唐地提出“彼有强权,我有公理”,“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社会干预”。

  被南京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国际社会干预”,结果真的给中国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当时驻国际联盟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有段悲痛的回忆:当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令其无地自容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代劳?”

  在强权和实力主导国际舞台的状态下,南京政府乞求胜利的美梦彻底落空!胜利,只有在反侵略时自己表现出意志和力量,才有可能争取机会,否则命运只能掌握在他人手中!

  透过这些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创伤与印痕,翻检那段充满亡国之危、锥心之痛的近代史,不难发现,在那些打一场输一场赔一场的战争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我们不能完全归因于实力差距、弱不敌强的结论。

  胜利,需要全民族的力量,以及支撑这种力量的民族精神。

编辑:王玮玮

相关热词搜索: 不抵抗政策 胜利 密苏里 利器 九一八

上一篇:取得一个个传播小目标的是一群什么人 | 传播君走转改观察 下一篇:央视网G20纪录片丨中国方案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