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国内 > 正文

隋唐皇后礼冠有多精美豪华?萧后冠修复2年亮相

国内 西安晚报 作者:张佳 2016-09-06 07:45:11
[摘要]因为扬州的土壤呈酸性,并不适合金属质文物的保存,所以铜鎏金材质的萧后冠保存状况极差。

  发现 摸清隋唐礼冠形制 仍有谜题待解

  2015年11月后,萧后冠保护重心工作转入萧后冠结构的无损探查与饰件样品的科学检测与分析研究。

  记者注意到实验室的操作台上在萧后冠的正上方搭建了“延时照相系统”。杨军昌说,头顶的几台相机在工作过程中,每5~20分钟拍一次照片。这样,在后续的考古学及萧后冠复原等研究中,如果有疑问,可及时对所记录的照片进行复查,并重新研究、解读记录的信息。

  据了解,2013年在考古发掘现场就从萧后的墓室中清理出了8件钗。随后在实验室考古清理中又发现了4件钗,与史书中关于隋代皇后佩戴12件钗的记载相吻合。专家透过X光片对实验室考古清理出来的这4件钗进行分析发现,钗首和钗脚呈中空状,两部分通过两根管状物连接。经过进一步的提取分析,杨军昌发现这应该是木销,作用是为了让钗首和钗脚插得更加紧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时的工匠还在木销上包裹了棉花。 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文保专家用镊子将这些棉花轻轻向外拉拽,还略感吃力,让人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

  但问题也随之产生,萧后冠出土时保存状况极差,上面的丝织品都已经腐烂,金属部件夹杂在泥土里也腐蚀得异常严重,棉花和木销为何能保存千年呢?杨军昌说,此前新疆发现的汉代、隋唐等墓葬中,也曾发现过棉花,但萧后冠饰内发现棉花,是首次在南方地区墓葬中发现棉花。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因此具体情况还有待考古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除了发现棉花和木销外,专家发现史书中记载,隋朝皇后冠应佩戴12花树,但萧后的冠上却发现了13花树,这有何寓意?赵强认为萧后是隋朝的皇后,而埋葬时已是唐代,下葬时唐太宗给予一定礼遇,13棵花树可能就是礼遇,但真正原因是什么还是未解之谜。 虽然还有众多谜团待解,但目前萧后冠的发掘和研究已经系统揭示了隋唐皇后礼冠的形制。作为萧后冠实验室考古工作内容之一,已进行了5个多月的萧后冠仿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很多人都期待看到复原后的萧后冠。9月15日前后,仿制冠将和真正的萧后冠一起在扬州博物馆展出。 首席记者 张佳

编辑:靳聪

相关热词搜索: 萧后冠 南阳公主 能谱分析

上一篇:中国将启动地球深部探测计划:2%的能量用5千年 下一篇:新疆一单位非法种植转基因玉米 农业部回应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