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政企快线 > 陕西品牌 > 正文

创新永无止境:运20现场总指挥李守泽谈型号成功密码

陕西品牌 华商网 2016-09-08 17:28:12
[摘要]今年7月,诞生于中国飞机城——西安阎良的我国首架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引起世人瞩目。作为该飞机总设计师单位的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也和运20一道,获得了普遍关注。那么,一飞院是如何在技术跨度大、研制周期紧、基础薄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困难面前,把运20成功送上蓝天的?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飞院又是如何持续保持强劲动力,一次次屹立于航空发展的“浪潮之巅”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飞院院长李守泽。

李守泽院长工作照_副本.jpg

【嘉宾简介】李守泽,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中航飞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运20等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人大代表。

今年7月,诞生于中国飞机城——西安阎良的我国首架自主研发的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引起世人瞩目。作为该飞机总设计师单位的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飞院),也和运20一道,获得了普遍关注。那么,一飞院是如何在技术跨度大、研制周期紧、基础薄弱、资源紧张等一系列困难面前,把运20成功送上蓝天的?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飞院又是如何持续保持强劲动力,一次次屹立于航空发展的“浪潮之巅”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飞院院长李守泽。

(一)技术、管理同步创新,破解运20研发难题

问:大飞机往往被称为“大国的名片”,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也只有美俄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研制。那么,当运20飞机的研制重担落到肩上时,一飞院面临着哪些挑战?

李守泽:紧迫的研制周期、跨度巨大的技术台阶、庞大的工作量、崭新的工作模式和技术基础薄弱、资源紧张的现状,使运20的研制和科研管理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时间上的挑战。美国C-17大型运输机从立项到首飞,用了10年;欧洲的A400M同样用了10年时间。而运20的研制规划是5年实现首飞,这无疑增加了研制和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其次是异地协同工作组织模式的挑战。一飞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不仅是设计流程中的龙头,还是联系各单位和各成品厂的中枢。运20采用多厂所、跨地域的联合研制模式,对一飞院的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研发人力资源的挑战。运20作为全新项目,涉及诸多高科技领域,而一飞院的科研队伍比较年轻,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一半以上,工程经验少、缺乏技术积累,这些都使得一飞院在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困难重重。

第四是激增的资源保障压力。从过去几十吨级的战斗机一下上升到200吨级的运20飞机,研制跨度很大,对技术基础、研保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也进一步激增了资源保障压力。

李守泽院长讲话_副本.jpg

李守泽院长

问:面对严峻的挑战,一飞院是如何应对的?在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

李守泽:前面提到,运20的研制周期只有美欧同类飞机的一半,而我们的设计经验、技术储备和综合能力却远逊于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常规的工作模式,就是玩命也无法按期完成任务。因此,只能打破常规,在创新上做文章。不仅技术上要创新,管理也要创新,通过创新技术手段、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等等,来保证研制节点。

在技术手段上,我们首先突破了全三维数字化关联设计、数字化协同设计与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将国际先进的三维标注、关联设计、在线设计等崭新的技术应用于型号研制工作,实现了设计手段的创新。同时,针对运20工程参研单位众多、地域分布广泛的特点,开展协同设计的探索,建立了多厂所异地协同研制平台,实现了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多厂所异地协同设计,使我国的飞机设计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技术的进步也为管理创新创造了条件。在关联设计、在线设计、协同研制平台等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一飞院大力推行并行工程:总体设计与系统设计并行、飞机设计与成品设计并行、设计与制造并行。同时,在众多互相嵌套的并行工程中,采用数字化设计成熟度并行技术,对各种设计数据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使用范围进行科学定义,使并行工程进入规范化运行的管理轨道。

此外,一飞院还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实现所有项目集中化、可视化管理;通过技术手段的提升,不断完善计划管理与调度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实时、动态、可跟踪的进度控制;构建包括项目研制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李守泽院长接受采访_副本.jpg

李守泽院长接受采访

问:是不是可以认为,通过运20研制,一飞院不仅在设计手段上实现了创新,在管理上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李守泽:对。我们一直希望运20的成功,不仅是设计、制造、试验领域的成功,也是管理模式的成功。现在看来,在管理上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管理理念得到提升。在运20研制中,我们较好地解决了用户与市场、新技术和成本、进度和质量、机遇和风险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经过实践检验、能保证先进飞机研制的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得到了提升。

二是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正如前面讲到的,一飞院在管理上大胆采用数字化手段,构建计划管理与调度的信息化平台、多厂所异地协同研制平台等,使科研管理手段得到提升。

三是管理模式得到提升。一飞院积极探索研发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在设计理念、技术手段、能力建设、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飞机研发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密切协同的一体化综合体系,大幅度提高了型号自主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领先能力这两大战略核心能力。

(二)持续创新,有望“弯道超车”

问:在5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飞院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六座里程碑”,您个人理解,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李守泽:一飞院经过55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架支线客机——运七飞机、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第一架歼击轰炸机——“中国飞豹”、第一架轻型公务机——小鹰500飞机、第一架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第一架大型运输机——运20,在中国航空史上均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些成绩的取得,究其原因,可简单概括为三点:一是持续创新的推动;二是在型号研制中所孕育出的以“报国、拼搏、求实、创新、团队”为核心的“飞豹精神”的支撑;三是一支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团队。

问:当前航空装备的研发,无处不体现出创新思想。作为航空设计单位的领导者,您是如何看待“创新”的?

李守泽:创新是逼出来的。创新需要内部和外部两种驱动力,同时作用效果会很明显。外部的驱动力,是国家航空装备发展的大环境,是先进装备迫切需求的直接拉动。当今中国的国防装备仍然需要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军事航空装备和军民两用大型航空运输装备上,我们和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这种差距是不可能自己消失的,只有依靠我们科研人员的艰苦工作和创新精神去逐步消除。

而内部的驱动力,则是企业内部创新机制的建立。创新原本就是走别人没有尝试过的道路,可谓机遇与风险并存。在机制建设上,领导要特别重视对创新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勇于替创新者承担一定的风险,让他们敢于放开手去尝试。

问:那么您认为,现代航空装备单位基本的创新路径是怎样的?

李守泽:创新首先要仔细分析当前和未来要解决的问题,这部分工作要做扎实,这是对创新前提和环境的认识过程;此外,对解决问题方式和途径的研究,是创新工作开展的重要步骤。

创新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循规蹈矩、因循守旧是创新的大忌。航空技术要发展,简单跟踪是难以迅速缩短差距的,但是,我认为在技术升级换代的大背景中,实现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作为胶片产业巨头的柯达,就是在摄影技术从感光胶片向数字成像迈进的创新变革中反应迟钝,才被后来者赶超成功。在赛车场上“弯道超车”需要驾驶者极高的操控水平,而在研发领域则要求科学大胆地用新办法、新措施、新技术和新工艺,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超车”。而这一点,我们在运20研制中,已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实践和验证。

(三)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获得更大活力

问:作为陕西省人大代表,您认为航空科研院所应如何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发展?

李守泽:航空工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做到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促使科研力量融入到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则是实现以上目标的科学路径。

以一飞院为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研究院成长壮大是互利共赢、互为补充的关系。在不断融入区域经济,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研究院也会不断享受到地方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最终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大机遇。所以,为更好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一飞院将不断提高各项重点型号研发的整体水平,提升研究院在业内和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转化,以多种形式加速研究院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进度和质量。此外,以型号研制的实力和成果为依托,加速研究院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经济收益的双向持续快速发展,获得持久强劲的发展动力。

编辑:周庆辉

相关热词搜索: 李守泽 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中航工业一飞院:践行国家使命 不负责任担当 下一篇:文化创新 转型升级 陕文投文化产业专场推介添彩文博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