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
宣城市旌德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也是中国灵芝之乡,境内盛产灵芝、宣砚、竹笋、红豆杉,为打通城乡间贸易隔阂,该县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力量,利用电子商务等载体,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新路径。
在宣城市泾县,宣纸渐渐成为国内文房四宝界的“奢侈品”。中国宣纸博物馆馆长胡文军介绍,在北京都市联盟拍卖会上,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红星牌四尺黄料夹宣,被认为现今仅有一刀存世,成交价38万元。上海嘉泰春拍上,1984年红星龟纹净皮宣纸(10刀)附原纸箱,最终以20.7万元成交。
“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名市”,三位一体发展战略下,宣城的“绿色引擎”正在加速,各产业多点开花。“十二五”以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88户,总数达1389户,居全省第5位;实现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和民营企业税收“两个百亿”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2010年提高15和14个百分点。
离开发展谈环保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是竭泽而渔。绿色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
5年来,宣城新增4A级以上景区8家,龙川景区创成5A景区,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4个、精品线路1条。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和18%。
“多乡一业、数村一品”,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扶持,宣城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品牌,宣州木业、广德竹业、宁国森林食品、泾县木竹工艺品、绩溪生物制药、郎溪花卉苗木、旌德旌灵芝和香榧等特色产业品牌效应渐现。绩溪、广德被商务部列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2个、省级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5个,农产品加工产值是2010年的2.5倍。
绿色发展是城市的恒久动力,也是为了满足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十二五”以来,宣城新增绿化面积778.6公顷,城市绿地率达36.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到2017年,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比例将达30%以上;2015年,市委市政府争取近1.2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涉及54个乡镇、143个行政村,惠及人口35.15万人。同时,建立水阳江、青弋江、郎川河等重点河流、南漪湖等湖库的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预警和处置能力。
过去5年,宣城成功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并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在全省率先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市,创成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市,顺利通过“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复评并更名为“中国文房四宝之城”。荣誉是宣城金色的序章,也为打造“四个特色之城”,建设三省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曹静
上一篇:《胡锦涛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下一篇:规范数据提取 朋友圈可成呈堂证供是法治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