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进“黄金时代”
但资本进入不宜盲目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报认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容量已经接近5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市场空间将扩充到7.7万亿,到203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未来10至15年将是养老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按照联合国标准,2000年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目前被视为正进入“黄金时代”,未来养老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据了解,国内有多家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也正在布局养老市场,新建、开办配置完善的高端养老院等。
华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边是养老院床位闲置,一边却有民间资本纷纷进入这个行业。西安一家中端养老服务机构,投资在5000万元左右。西安另有一家民营医院正在拓展老年康复医院和老年护理院,集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于一体,对外称配备二级甲等医院的设备和硬件设施,投资或达上亿元。陕西还有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嫁接养老产业相关服务,推出突出“养老社区”概念的房地产产品。
有业内人士分析,这还是供需不对称所致,民间资本在进入之前对市场好好调研,不要盲目兴建养老院,要建造适合市场需求的养老院。
养老产业应有公益标签
也要营造社交空间
“谈到养老问题,不可避免要谈医疗问题。”李景梦认为,要想提高养老的品质,除了照顾生活,就是医疗保健的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和养老体因为长期分离,现在突然会发现老人的其它问题都很容易解决,但谈到医疗问题就不好解决。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社会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水平上,这才是缓解中国养老之痛的正解。李景梦认为,让养老组织能够带上公益性质的标签,平衡好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关系,但也需要与市场的真实需求相适应。可以说,只有当养老机构有了家庭般的温暖,有了专职医生和护士的眷顾,失能老人也有了“一对一”的服务,才能赢得老年人和子女们的青睐。
“养老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要促进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交往的机会。”陕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杨红娟认为,在养老模式的设计上,既需要营造多功能的空间、居家的氛围,也需要促进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交往的机会。
养老需求多元化
多种创新模式在西安出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传统提供日常陪护的养老院,西安也出现了不少创新的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
近日西安市政府下发的《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西安市实际的医养结合体系,所有医疗机构要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医养结合包含医疗、康复、老年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内容,对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针对性较强。”李景梦介绍,西安工会医院在这方面已开始试运行。在西安市也有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提出了“医养结合”的概念,并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异地养老:
北京等部分省市此前都提出要加快异地养老的政策配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西安有部分养老院也推出类似服务或概念。
今年69岁的周女士介绍,去年她与长安区一家老年养护中心签署了一份异地养老服务协议,今年已参加了几次该中心组织的异地养老活动,“感觉就像报了个老年旅游团。”周女士说,这家老年中心在扬州、福州、贵阳和三亚等地都有合作的养老机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老人去外地养老院居住,每月的费用大约在4000元左右,除了交通、食宿,其它费用需要自理。
有业内人士介绍,各机构推出的异地养老实际体验有差异,有的是安排老人长期到外地养老院居住,服务内容也和传统养老院相近;还有的则是这种半旅游性质的异地养老。总体来看,异地养老的形式比较新颖,对于丰富老人生活有益,但也存在收费不透明、后期服务“贬值”和难以解决老人孤独感等争议。
娱乐养老:
娱乐养老是社区养老的一种形式。华商报记者近日在西安一些社区发现有一些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公司是连锁机构,在西安各社区有数十家分店,提供康复理疗、养生咨询、休闲娱乐、交友旅游等服务,还可以提供每日午餐,但不支持老人在机构住宿,一年费用为3980元。记者在走访时看到,在这些地方进出的老人也有不少。但是记者在网络上看到,这类机构又难免和“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骗钱”等投诉曝光相关联。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李程 王静 采写
编辑:刘超
上一篇:西安交大推国庆主题“加餐券” 学生舍不得用 下一篇:周至一村自发成立敬老基金会 开展唱戏送礼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