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黔江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特困户住上新“洋房”

关注 重庆商报 作者:马联 余常海 2016-10-16 13:32:42
[摘要]1934年5月6日凌晨,贺龙、关向应率领近万名红军将士集结到黔江濯河坝黄泥沱渡口,准备西渡阿蓬江,进军彭水。这种拎包入住的方式既减轻了贫困户搬迁的经济压力,更是他们脱贫的“秘密武器”。

\

  粟军家整洁干净的客厅

\

  粟军正在设施完备的厨房里忙碌

\

  黔江中坝村,高山扶贫搬迁后,村民都住进了新家。 本组图片由记者 余常海 摄

  商报记者 马联 余常海

  白墙青瓦,雕梁画栋,一排排风格清新自然的巴渝民居矗立在阿蓬江畔……在略带寒意的深秋,走进重庆黔江中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居民们热火朝天的生活景象让人难以想象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河滩。10月12日,“长征路上奔小康”重庆全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黔江,感受高山生态扶贫给居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搬迁 生态搬迁贫困户有了“避风港”

  红军走后,剩下的老街、山川守护着一方百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渝怀铁路的修建,红军曾经经过的黔江冯家街道中坝村,却因为铁路的阻隔,成为一个高山上隔绝的小村落。

  盘山小道被隔断,要想下山赶场,得绕行10多公路的小路,年轻人不愿回,老年人不愿走,小村渐渐成了贫困村。

  40岁的粟军回想起三年前贫困的样子,至今还皱着眉头。因患腰椎间盘突出,在高山的小村里,他丧失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成为了贫困户。少了“顶梁柱”的家庭,在这片“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山上仅仅靠种田和养殖来讨生活,日子显得尤为艰难。

  粟军不忍心看着家人过苦日子,誓要脱贫的他想了很多办法,但现实就摆在眼前——在800米海拔高的大山中,土地贫瘠,石多土少,连下山赶场都要走一个小时。

  “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这首民谣,真实地勾勒出当地恶劣的生态环境。

  要治穷根,搬迁下山,改变原有生产生活方式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2013年,中坝社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项目启动,粟军一家人被列入了项目名单。2016年6月,粟军和另外57户居民顺利入住生态扶贫搬迁点。

  在这个阿蓬江旁的现代“民宿”,环境让城市人也羡慕不已,160平方米的两楼一底小洋楼,楼前万花盛开,蜿蜒的阿蓬江触手可及……

  记忆 “皂角树”见证军民鱼水情

  水车坪,黔江区水市乡水市村的一条百年老街,青石板、老街坊、破损残存的木屋,一切都和80年前的样子没有多大的区别,街门口青枝绿叶的皂角树,苍劲有力,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

  也是这棵皂角树,见证着红军曾经路过的痕迹。1934年5月7日,贺龙就在这棵皂角树下,举行攻打彭水县城誓师大会。水车坪老村民告诉记者,贺龙元帅与皂角树的不解之缘还要从当地一位名叫石琢之的村民说起。早年为躲避反动军阀的追捕,贺龙等人在石琢之的掩护下,假扮其亲家,成功脱险。

  1934年5月6日凌晨,贺龙、关向应率领近万名红军将士集结到黔江濯河坝黄泥沱渡口,准备西渡阿蓬江,进军彭水。当时,渡口水面宽达100余米,水深流急,红军没有渡江工具,只得向群众征用船只。当地80多名船工集结了20多只木船,帮助红军渡江。红军发给每位船工3块大洋、15斤大米作为报酬。当晚,大部队和司令部进驻水车坪。

  部队驻扎后,贺龙前去拜访石琢之,并与他一起向群众宣传红军“打富济贫”“除暴安良”的革命宗旨,还派出红军战士带领群众将大地主李彩之、周世禄等人的财物没收,分给贫苦百姓。很快,红军便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结下深厚情谊。

  水车坪的人民群众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就将那棵皂角树改名为“红军树”,并建起了红军广场、纪念亭、文化墙等。水车坪成为重庆黔江红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基地,以及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致富   家庭“旅馆”不出门也把钱挣

  对于高山生态扶贫来说,资金是难题。如何让粟军这样的贫困户搬得起?

  黔江区动起了脑筋。一方面利用农村宅基地复垦“地票”制度,弥补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改变部门资金“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多项扶贫资金和生态修复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搞扶贫搬迁。这样一来,粟军搬迁的压力大大减轻,只要通过金融扶贫无息贷款7万元就能买下这座成本价17万元的新居。

  城里时髦的拎包入住方式,粟军也在这次搬迁中享受到了。新房中的家具、家电,他没有掏一分钱。

  记者走进粟军家中,一楼设施完备的厨房和干净的餐厅让人耳目一新,二楼客厅42寸名牌平板电视下放着一部互联网“光猫”,漂亮的沙发茶几整洁干净,阳台外,两三把沙滩椅迎合了阳光的青睐。

  这种拎包入住的方式既减轻了贫困户搬迁的经济压力,更是他们脱贫的“秘密武器”。

  包括粟军在内的搬迁下来的村民,无一例外,都将自家的二楼作为供游人休息、娱乐的地方,两件卧室,一间铺有1.8米的大床,另一间则是标间,正好可以供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来居住。

  家庭式的“旅馆”也有了饭菜的香,加上粟军厨艺不错,游客也乐意在他家吃饭。粟军算了一笔账,从今年6月至今,通过农家乐的形式,他收入万余元,对于脱贫,他信心满满。

  粟军的信心不是凭空而来的。未来五年,中坝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点将建设以渔滩国际钓鱼公园、冯家牡丹园、爱丽丝婚庆植物园为代表的六大主题园,通过主题园区连线的形式,将已经成熟的濯水古镇和芭拉湖连接成“哑铃”型的旅游片区,通过景区提档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为像粟军这样的贫困户脱贫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白玫

相关热词搜索: 粟军 高山 生态扶贫 洋房 巴渝民居

上一篇:二层小洋楼拎包入住 重庆黔江红色老区百姓"搬"进幸福生活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