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关注 > 正文

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情迷古高昌 积淀千年中原西域融合文化

关注 陕西传媒网 2016-10-17 10:06:50
[摘要]吐鲁番吐峪沟石窟现貌导读:话说唐太宗贞观三年,距今一千三百八十三年,玄奘大师立誓发愿至西方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返回长安后,玄奘将其所见所闻口述由门徒编辑成《大唐西域记》 。

SXRB201610170850000033337884629.JPG

吐鲁番吐峪沟石窟现貌

导读:话说唐太宗贞观三年,距今一千三百八十三年,玄奘大师立誓发愿至西方取经,费时十七年,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六百多部返回长安后,玄奘将其所见所闻口述由门徒编辑成《大唐西域记》。这部历史及宗教文化价值远高于神魔小说《西游记》的盛唐著作,其最早写本残卷则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被发现,追溯残卷为何能在这里出土,则会发现丝路这部中原和西域交往融合史诗中,夺目的一章。

越过《西游记》中提及的火焰山,2016寻找丝路上的陕西元素主题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四十公里的阿斯塔那古墓群,追寻丝路先辈的脚步。这里距高昌故国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700多年,墓室出土的文物和壁画多受到唐代中原文化影响,这对新疆地区历史和古丝路沿线文化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SXRB201610170850000210150624224.JPG

高昌故城微缩景观中当中大殿相传为玄奘讲经地

汉代“凿空”连接东西 中原文化进入先民生活细节

在阿斯塔纳古墓一座夫妻合葬墓墓室的墙壁上,刻画着彩色精美的兰花艾草和孔雀、鸳鸯等图案,这里的工作人员塔伊尔老人告诉记者,这个家庭原应是唐代来自中原且是南方地区,在这里去世后,希望能有家乡的景象陪伴着自己,才将墓室内如此设置。

据了解,建国以来,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数万件文物,包括丝绸织品、壁画、陶器、木器、钱币、各种墓俑、墓表、墓志等,尤为珍贵的是这里还出土了2700多件各种古代文书。事实上,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为联合西域各国抗击匈奴,中原人民和西域人民的交往便日益密切,来这里征战、贸易、定居的中原人不绝如缕。而出土的维吾尔族人墓穴中伏羲女娲的造型图案,也体现了中原文化对西域人民的熏陶。

编辑:王彬

相关热词搜索: 寻找 丝路 高昌

上一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习近平致电表示热烈祝贺 李克强刘云山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 下一篇:《大国外交》第四集《穿云破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