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华商专访|作家陈彦:讲好陕西故事 要做很丰富的阅读和生活准备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6-11-15 22:41:16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陈春平 闫文青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文化自信在于有持续的后继力量

有经得起生命质检的优秀成果积累

华商报:今年,您的《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也成为陈先生最后时光的珍贵纪录资料。在您看来,作家该如何找到在大时代中的定位,又该如何纪录这个时代?

陈彦:陈忠实先生在这方面是个典范。一部《白鹿原》,被誉为民族秘史。陈忠实是不可模仿的,甚至包括一切作家,几乎都是不可模仿的,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生存环境不同,认知事物的天赋灵感与后天生命介质不同,因此,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出现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我们只能高扬他的文学精神。每个作家的写作,其实都在寻找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定位,也在不同程度记录着这个时代,可以是深度的,广度的,也可以是迂回、策应的,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天赋与生活积累、读书思考积累去记录。

华商报:你曾创作过电影剧本《司马迁》,也对玄奘的传奇充满兴趣,但从西京故事三部曲到《装台》,这些年呈现在观众与读者面前的更多是现实主义的题材,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你是如何做出自己的创作选择的,接下来你的创作计划有哪些?

陈彦:我始终有现实题材创作的冲动,所以就在这方面写得多一些,我也有历史题材创作的准备,那要看时机。我们生在当下,总是想对当下发言,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我们的欢乐痛苦,我们的感奋悲愤,我们的挚爱憎恶,我们的倾慕鄙视,我们的高蹈悲悯,重重叠叠,日月交错,想放下这种思考,书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正在写作的一个长篇,还是现实题材,叫《主角》,不一定能写好,但写得很认真,放不下。

华商报:在创作戏剧与小说时,都能感到你对创作内容与技法的自信和表现力,你觉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陕西该如何能够坚定自身的文化自信,真正讲好属于陕西的故事呢?

陈彦: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文化大省之大,在于自己要有扛硬的东西,无论哪个领域,一提起来,都可以如数家珍。陕西在这方面,是有自信心的,但如何在新的文化建设中,继续、或者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我们有精神定力,需要我们戒除躁动、浮华,需要尊重规律,需要呵护人才,需要敬畏,需要沉潜,需要寂寞,需要守常。文化自信,自信在我们有持续的后继力量,自信在有真正经得起生命质检的优秀成果积存;陕西好故事,好在千锤百炼的锻打、淬火之中,好在经久不衰的内外皆认的生命流播形态。

华商记者 陈春平/文 闫文青/图

相关热词搜索: 华商 专访 作家 陈彦 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