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翻盖老房子时,发现两张民国时期的身份证,其内容详细如同今天的户口簿,身份证还采用了独特的指纹“防伪”技术。
民国“身份证”写作“身分证”
陈先生是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办西蒋村村民,今年4月,他翻建老房子时,发现一个木盒,里边装着他祖父、曾祖父民国时期的身份证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陈先生说,他家老房子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了。装身份证的木盒藏在老房子的墙体里,保存得比较好,两张身份证还用牛皮纸包着,没有破损,字迹也很清晰。
昨日,华商报记者见到这两张“中华民国国民身分证”,分别属于陈步明和陈嘉鼎,文字是繁体字。陈步明的“身分证”颁发于民国36年(1947年)7月31日,陈嘉鼎的颁发于民国37年(1948年)4月21日。陈先生说,陈步明是祖父,陈嘉鼎是曾祖父。
伪造、变造身份证以伪造文书论罪
身份证由一张硬纸片折叠而成,其中陈步明的封面显示该证属于陕西省长安县,陈嘉鼎的则属于西安市。另外,住址一个为狄寨乡西蒋村,另一个为第三区西大街431号。
陈先生说,新中国成立前,曾祖父一直在西安做生意,因此住址在市区,而祖父一直在村里生活,当时狄寨还属于长安的管辖范围。在亲属信息一栏,陈步明的亲属登记的比较完整,有父、母、妻子和妹妹。在亲属关系的旁边还有“公民资格”栏,其中包括“宣誓地点”和“宣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