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等待修复的钟表。上官云 摄
在王津的印象中,自己正式上手修复的第一座钟是“三面钟”:一个机芯带着三个钟面,每一面都能看时间,“那会还是上世纪80年代。虽然修之前干过两三年了,但心里头还是有点儿紧张,担心能不能修好”。
容易修复的钟,可能两个月就能搞定,难一些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尤其是那些残破不堪、零件完全锈死的古钟。一件待修文物到手,拆解、清洗……需要补配的小零件自己做;必须要换的、特别大的齿轮之类就摘下来,拿到专业的店里订做,不过这个频率并不高。
一年到头,他出国的次数也并不多。但每逢有机会,王津总要找点儿时间到国外博物馆看看那里收藏的钟表。他自嘲,“这就跟职业病似的了吧”。
编辑:凡闻
上一篇:华北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差 冷空气26日将影响北方 下一篇:合肥现24小时共享书店 押金99元每读完一本奖励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