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推上舞台后,张蓓在多方征集观众、专家意见和建议并吸纳了越剧等剧种演出本优长的基础上,会同编导演对剧本及场次安排、舞台调度等方面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又在苏三和王金龙之间倾心相爱、甘苦与共的感情戏上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突出渲染,使得剧情发展更加符合逻辑,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原则,整部剧目更显分量,充满了正能量。鲜为人知的是,这次重新上演是张蓓去年三月做了四分之三胃切除手术,大病初愈后首次担纲领衔主演如此高难度的剧目,她对舞台、对事业的热爱,她的执着,她的坚韧,都使知情人深深地感动。看完《玉堂春》,该院院长李梅说:“祝贺青年团又排出了一部好戏!张蓓又排出了一部具有飞跃性的代表作!”她认为,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也在发展,对传统剧目应该有新时代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张蓓演出的《玉堂春》情节推动、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丝丝入扣,剧本改编很成功。导演隐身于戏后,推出剧情推出人物,手法很简洁凝练。提到张蓓的不易,李院长几度哽咽,她由衷地说:“最令人感动的是张蓓,做了那么大的手术,要完成这么重的角色,真是戏比命重啊!”
张蓓主工小花旦、刀马旦。1980年考入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毕业后至今一直供职于院青年团。她先天条件优越,业务能力强,外表柔媚婉约而内心刚强倔强。平日里她为人低调,朴实善良,踏实刻苦,勤勉敬业,可谓是德艺双馨。从艺30多年来,先后在《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悟空借扇》《屠夫状元》《十五贯》《王宝钏》《白蛇传》等剧目中塑造了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舞台形象,无论是饰演十八九岁的姑娘,还是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她都表现得活灵活现,生动感人,深受行家的好评和观众的青睐,被誉为青年团“五朵金花”之一。曾荣获陕西省首届艺术节青年演员大赛一等奖,西北五省区“太阳杯”邀请赛表演一等奖,中国戏剧“金三角”交流演出一等奖,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奖项,并被陕西省文化厅、文联、剧协联合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2009年5月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成功摘“梅”后的张蓓并未松懈,而是更加孜孜以求,苦苦探索,力争在艺术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几年来,尽管在团里的新戏中多担任配角,但她从无抱怨,总是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用心创造每一个角色,常能着眼于细微之处并自成一格,赋予人物新意和美感,使其扮演的人物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以从容淡定的姿态,尽职尽责地奉献出一个个鲜活的戏剧形象。与此同时,她多方努力,拜师学艺,赢得了京剧名旦、荀派传人孙毓敏老师的青睐。那时的孙老师与张蓓虽无师徒之名,却素有师徒之谊,正是在孙老师指点下,张蓓作出了排演《玉堂春》的决定。她希望通过这部剧目的排练,在唱腔、表演等各方面能有显著的飞跃,使其成为自己演艺成就的一次全方位展示。青年团领导班子对这部戏十分重视,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都给予强力支持。为了达到既定目标,张蓓特地请省艺校秦瑞玲老师为自己训练唱腔,对每段唱逐字逐句地雕琢,一个音节一个拖腔地练习,终使此次《玉堂春》中的唱腔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受到专家观众的热情赞誉。唱腔上的长足进步,标志着这位备受三秦父老喜爱的秦腔名旦,又攀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经过几年的精心打磨,张蓓的《玉堂春》再次与观众见面了。这部作品剧情精炼,故事紧凑,主演张蓓俏丽多姿,王景龙扮演者李小青英俊潇洒,崇公道饰演者张波诙谐走心,均唱念做舞俱佳。全台演员风格清新,阵容强劲,表演激情洋溢,稳健到位。音乐唱腔秦韵浓郁又富有新意,服饰设计既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又不失古典意蕴,堪称是秦腔戏迷们的一场视听盛宴。
华商记者 谢勇强 通讯员 戴静
编辑:王彬
上一篇:祝选朋——用生命擦亮警徽 下一篇:第二届“拥抱黑河水 共添秦岭绿” 主题植树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