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老师和我都是白鹿原人,相互有着几十年的师生情谊。让我感动和欣慰的是陈忠实老师很快接受了我的邀请,于2002年十月踏进了西安石油大学,从此让石油大学陈忠实工作室在文坛上闻名遐迩。
出于对陈老师生活的考虑,他的工作室一直安排在北院家属楼上。楼外面隔着一道围墙,能看到附近村庄的一片田园,地里生长着各种蔬菜和庄稼,四季生机勃勃绿满田畴,给人一种很接地气的感觉。他非常喜欢校园里这个清雅的环境,每天清晨在煤气灶烧开一壶热水,泡上一杯浓茶,就铺开纸张开始写作。他谢绝了大家要给他配备电脑的请求,坚持用钢笔蘸上墨水写字。每写完一篇文章,都要给后面缀上“二府庄”的字样。二府庄是学校所在地的村庄名,暗含陈忠实老师把这里当做第二个家的意思。陈老师来到学校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的敬业与勤奋。他每个周一早晨九点准时进入校园,周五下午才驱车离开;每年刚过完春节,初七早上就来到工作室。从来没有人要求过陈老师的驻校时间,但他骨子里的敬业精神,使生活常态成为一种必然。陈忠实老师的在创作上的勤奋也让人感慨,在一段时间里我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平均每隔两三天就会为他寄出一篇文章,这一现象让人不得不叹服世上天才多出于勤奋名言。他在工作室这个新的家里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小说和随笔,几乎可以说继长篇小说《白鹿原》之后,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结集出版的代表作有《原下的日子》、《寻找适合你的句子》、《白墙无字》等,以及他临终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生命对我足够深情》。
陈忠实老师来到校园里,为学校做出的第一个贡献,就是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升格大学的评估工作,写下了石油大学校歌。这首校歌的歌词由他和西安一位诗人徐剑铭先生共同完成,由我负责联络和沟通工作。这首校歌长达三段,歌词充满激情,唱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这也是陈忠实留给我校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
看一座大学的底蕴,首先是审视氛围,看莘莘学子身处校园环境,能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氛,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陈忠实老师来到学校,在烘托校园气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平均每年给学生做两场大型学术报告,主要讲述《白鹿原》创作经验与体会,国内外文学现状,这些资料今天都有录像保存。除此之外,他还给学校与教书育人有关的各个职能处室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题字题词,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他的墨宝书丹。雁过留声,雪爪鸿泥,这些出于学校公益需要,从不收取润笔费用的珍贵文化资料,都将伴随他的名字长留校园。
陈忠实老师留给校园门人后学更重要的一笔财富,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涓涓溪流里,透过一点一滴的细节处理,去展现和领略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和大师风采。
陈忠实作为一个名满天下享誉国内外的大作家,对石油大学每位教职工,都充满着亲和力和厚爱,走在校园里总是和蔼地和所有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打着招呼,遇到任何一个找他签名或有求于他的人都十分热情。大家也都以能跟陈忠实在一个大锅里搅勺把子深感为荣。人文学院的教师每逢联欢晚会,总要拉他去参加,让他手持话筒吼几声秦腔;每届学生毕业留念,陈忠实也是每请必到,满足每个同学的合影要求。与人相处使人如沐春风,与他共事必让人为之感动,这就是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于一体的陈忠实。古语有云:夫江河长于百川者,在其卑下也。陈忠实以高贵之躯谦卑做人,身怀傲骨悲世悯人,这才是他让人仰之弥高的风范所在。
编辑:强鑫
上一篇:都市之门 下一篇:第四届陕西(西部)丝路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