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四大国产体育品牌不敌外来和尚 西安部分361°店面已消失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17-04-26 18:25:00 编辑:华商报供稿 作者:王静 李程 版权声明

← 点击大图左右可翻页 →

\

国货仍难逃“外来和尚”双面夹击

经过2012-2013年的关店潮后,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正出现复苏。据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作为“体育产业元年”的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达1.7万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比重为0.8%。其中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比值分别为66%和50%。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也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体育鞋服市场。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眼中,过去几年国内品牌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品牌的不停涌进与渠道下沉,对大多数国内品牌来说,待挖掘的潜在购买力已所剩无几,甚至现有“蛋糕”也面临更多玩家蚕食。

361°、特步等门店减少或许可以用销售渠道和经营策略的变化来解释,但是对于国产运动品牌来说,即便市场向好也很难说好日子就此到来。前述刘姓负责人表示,国内市场的巨大蛋糕,吸引的不仅是国货,各大国际品牌也早就瞄准了目标,而且拥有了更多筹码。

看着去年买的T恤穿在身上走形,西安市民王涛下决心跑步减肥。在网上查了不少评测攻略后,他最终花500多元买了一双某国际品牌的跑步鞋。“这个带足弓支撑,算是入门款。”王涛说自己是去大学跑操场,开始就想着随便挑双一、两百元的。听朋友建议合适的运动鞋才保护脚,“这才选了个品牌和性能都比较可靠的。”

“国产品牌与耐克、阿迪的竞争劣势主要在品牌影响力和局限性。”孙政告诉记者,虽然也通过赞助国外一些大型赛事、签约体育明星来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国产品牌的销售主要还是在国内,营销手段也不够新;在工业设计上也有差距,因此目前高端体育产品市场被耐克、阿迪甚至安德玛等外国品牌占据,国内品牌只能以中低端市场为主。

邓先生认为,国产品牌和国际品牌竞争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品牌核心价值观,这对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是很有利。不过,近几年国内品牌在体育赛事,运动员赞助上都有不小的投入,可以看出大家都想尽快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27岁的居亮是西安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他告诉华商报记者,结合他的购买习惯与观察,国产品牌的运动服饰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两类人群,一类是中老年人,一类是中小学生。而处于中间年龄段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具有一定经济实力,更愿意选择国外品牌,因为从品牌价值、款式、材质等来看,还是国外品牌认同感更高一些。

不过在中低端领域,国产品牌也不断遭遇挑战。首先是专业运动超市的挑战,其中典型代表是迪卡侬。财报显示,去年迪卡侬在中国的商场数量从2015年的166 家上升至214家,其中就包括西安市场。据其官网数据,目前迪卡侬在西安的商场数量已增至5家。

还有成本和价格优势的削弱。球鞋玩家张杰告诉记者,国际运动品牌的产地已基本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了东南亚,这样它的生产成本更低,给出更多优惠也可以拿到更高利润。

相关热词搜索: 体育品牌 关店 不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