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物证
范新河说,通过反复的摸排和调查,专案组认为新河农场畜牧队的犯人梁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事发当日,出监劳动的其他人都能相互印证,而梁某某无法证明其在案发时间的去向,其囚服上有血迹,而这一血迹与死者魏淑敏的血型一致。
然而,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却传回来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鉴定报告:魏体内精斑的血型为O型,而梁某某血型为A型,梁某某被排除了。
线索中断,民警们丝毫不气馁。他们在附近村庄先后走访、摸排的对象多达两三千人,然而,凶手却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踪迹。
范新河说,25年前,我国还没有DNA检验技术,只能做血型检测,限于当时的刑事侦查科学技术,案件被迫搁置下来。而本案的关键证据——凶手的精斑被法医王卫华完好地保存下来。
老法医王卫华说,每到夏季,他都会把这份关键证据拿出来抖抖、晾晾、通通风。“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只要把物证保存好,就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范新河介绍,2010年,焦作市公安局建立了DNA数据库,他们立即去做了DNA比对,无果。2012年,公安部DNA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专案组再次去做了DNA比对,仍无果。
“DNA检测技术发展了,我们对这起案件越来越有信心了。”他曾组织民警对当年新河农场可能涉案的48名犯人全部提取了DNA检材。“2012年后,48人都已刑满释放,有的已去世,难度特别大。”范新河说,民警们就一个个去找,去世的就找其儿子提取血样做DNA比对,前后用了一年多,仍然无果,“头都熬白了,但案子始终没放弃过。”
好事多磨。2016年5月4日,范新河接到河南省公安厅DNA数据库的比对报告,杀害魏淑敏母子的嫌疑人被锁定为商丘宁陵县75岁的史某。
开棺验尸
“我们急匆匆地赶到宁陵接触史某后,心里凉了半截。”范新河说,他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史某,就心存疑问,“根据之前的侦查,凶手应该是个30岁左右且有犯罪前科的人,可眼前的老人25年前就已经50多岁,他会是本案的真凶吗?”
经走访了解到,史某是个木工,很少出远门,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200多公里外的修武县,而且是在26年前的麦收前,而这也正是魏淑敏母子遇害的时间段。这让民警兴奋不已。然而,商丘市公安局DNA室出具的报告显示,史某的DNA样本和精斑样本不属于同一人。
为何会出现不同的DNA检测结果?公安部鉴定中心认为,DNA在史某这一代人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所以真正的嫌疑人应该在史某的儿子辈当中。“他的孙子辈是1991年后出生的,排除了作案嫌疑。”范新河说,对史某3个儿子的DNA作了检测,都没有作案嫌疑。
修武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刘强说:“证据都指向了这里,一定是疏漏了什么!”他们摸排得知,史老汉还有个儿子叫史家周,10年前去世了。
史家周曾在修武县新河农场服过刑,虽说案发时他已被释放,但仍在修武居住,当年史某去修武就是去看他。要弄清真相就要提取史家周的DNA,这只有一个办法:开棺验尸。这天是2016年5月23日,恰是魏淑敏母子遇害25年的忌日。
最终,一份长达25年的命案追踪报告真相大白:魏体内的精斑与史家周的DNA吻合度达到99.99999%。从技术上,警方已经完全可以认定,史家周就是当年犯下大案的真凶。
凶手其人
史家周生于1963年,排行老大,1981年8月因强奸邻村女子被判刑7年,并被送到修武县新河农场服刑。
此后他因盗窃、抢劫多次入狱。2006年由于肝炎病重,正在服刑的他被拉回老家治疗,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他这一辈子没结婚,也很少回老家。母亲因为他郁郁而死,他弟弟们因为他的名声差,也抬不起头。
史家周死后就草草地埋了。“没用棺材,他父亲史老汉也没过来。这个人,谁提起他都摇头。”村民说。
编辑:凡闻
上一篇:捏把汗!男子把孩子放共享单车篮子里骑行 网友:非亲生 下一篇:84岁老太和儿子骑摩托去西藏 嫌海拔不够高连称扫兴